中國中鐵:陳文健出席廣州地鐵十一號線開通活動
廣州訊?2024年12月28日,歷經八年拼搏,粵港澳大灣區首條地鐵環線——廣州地鐵十一號線正式通車,為“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賦能添翼。中國中鐵總裁、黨委副書記陳文健,副總裁韓永剛應邀出席當日在廣州舉行的開通活動。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由中國中鐵聯合體施工總承包、中鐵廣投牽頭管理,中鐵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廣州局、上海局、隧道局、電氣化局和建工等單位參與建設。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呈環形布置,穿越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灣等五個主城區,與市中心放射型線網交會,串接琶洲、廣州東站、火車站、白鵝潭(芳村)等軌道樞紐,是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的環形骨架線路,構建出廣州“地下之環”。線路全長約44.2公里,全線共設31座車站和31個區間、1座車輛段,與22條地鐵、城際線路換乘,全線31座車站中有換乘站26座,是名副其實的“換乘之王”。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是廣州首條非遺示范線,該線路圍繞“一線一城一粵海,一環一府一嶺南”非遺文化理念,打造非遺重點站5座,展現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瓷、廣繡、廣東醒獅、廣雕等代表性非遺項目。同時打造24座非遺標準站,根據衣、食、住、行、景、史、商、學8個主題,展現廣州地道的廣府生活文化,讓市民“走一圈認識一座城、體驗一種生活和文化”,打造出了地下“非遺”文化長廊。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施工范圍地質環境復雜,并且環線3過珠江9穿鐵路2穿湖泊,12次下穿、9次側穿高架或隧道,與既有地鐵區間隧道交叉9處。此外,全線7個車站、4個區間采用暗挖施工,施工安全風險高、周期長。
面對前所未有的施工挑戰,中國中鐵建設者根據線路實際情況量身定制施工方案,應用多項創新技術,實現多個國內首次:在國內首座半埋裝配式雙層車輛基地——赤沙車輛段,研發、采用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赤沙號”,填補了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領域的技術空白;首用全逆作法和洞樁法等施工技術,首創全封閉式豎井施工,充分應用BIM數字化技術等,實現智能建造、綠色建造,提升地鐵工程質量與效率,減小了施工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串聯起廣州主要交通集散點,改善中心區網格換乘條件,銜接聯系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廣州都市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具有重要意義。?(徐曼 常勇)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