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需要國家政策支持
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行動組織(CSI)第六屆年度論壇即將拉開序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協同處置、綠色發展”,該主題非常切合中國的“十二五”發展規劃。據了解,中國“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作為世界水泥大國,2011年的水泥產量已占世界水泥產量約60%,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然而,中國的水泥企業在協同處置、綠色發展方面,特別是燃料替代方面卻還處于起步階段。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他們的水泥企業在“協同處置、綠色發展”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認可。據悉,20世紀70年代開始,德國、日本、美國、瑞士、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已經建立起貫穿于從廢物產生、分選、收集、運輸、儲存、預處理和處置、污染物排放、水泥和混凝土質量安全等一系列從廢物生源頭到水泥廠處置的質量保證體系。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據悉,發達國家有2/3的水泥廠使用替代燃料,可燃廢物在水泥工業中的應用替代比例平均達20%,荷蘭、比利時、德國、捷克、挪威、瑞士等等國家在燃料替代方面甚至可以達到50-90%以上。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這個水泥生產大國卻處在起步階段,為什么?事實上,中國水泥企業在原料替代方面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不大,主要的差異在于燃料的替代方面,中國的5000多個水泥企業中,僅有少數10來個企業在推行燃料替代,總體替代率幾乎為0。而造成在燃料替代方面差距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水泥窯協同處置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從20世紀90年代中國才開始在這方面的研究,比發達國家晚大概20年,并且到目前還沒有建立適用于水泥工業處置廢棄物的法規、標準體系。此外,特有的國情造就我們的廢棄物成分復雜,處置難度加大。如生活垃圾,包括餐廚余物、廢紙、廢塑料、廢織物、廢金屬、廢玻璃陶瓷碎片、廢渣土、糞便、庭院廢棄物;以及廢棄的家具、電腦、電視、電冰箱等生活用品;廢舊輪胎、綠化廢棄物等。再者,政府的支持力度、優惠政策有限也是造成我國與替代燃料方面差距的重要原因。在包括燃料替代在內的中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方面,中國水泥企業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引導。
在CSI第六屆年度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關于政策支持也成為了記者提問的焦點。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需要國家在法律保證和政策、改造工程資金、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同時與會代表也呼吁在能源消耗的審計上適當放寬考核限額指標(對于實施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水泥生產線,由于能源消耗有所上升,生產成本也有增加,建議政府對其能效審計時,適當放寬考核限額指標或對原有能效標準進行修訂。電力部門應優先保證實施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水泥生產線的電力供應),并盡快出臺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生活垃圾及固體廢棄物的國家標準。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