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說水泥企業只能以缺斤短兩謀利太武斷
《中國水泥網》轉載了《財經網》題為“華新水泥產品被通報缺斤少兩”的新聞。新聞說的是云南省質監局網站通報了全省水泥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檢查情況。之前,《人民網》刊登了題為“云南質監局曝光不合格水泥企業名單”的消息。兩條消息說的是同一件事,即都是列明省質監局的檢查情況。而對于出現的問題描述卻大相徑庭。
《人民網》稱,最值得關注的是華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2012年3月10日生產的批號為2710008的華新堡壘牌普通硅酸鹽水泥被檢查出單袋最小凈含量不合格。抽查過程中發現,抽查不合格企業呈上升趨勢。從近幾年抽查情況看,產品實物質量不合格企業主要集中在玉溪、曲靖、楚雄、昭通。目前,云南省質監局已將此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通報有關部門,責成各地州、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對抽查質量不合格的企業給予處理,責令企業限期改正。
《財經網》稱,暴露出水泥企業為防止虧損采取摻雜缺斤少兩做法,也暴露出水泥企業所面臨水泥價格下滑嚴峻困境。新聞借一家大型水泥企業高管之口,告訴記者,由于下游需求不景氣,產能釋放嚴重,水泥價格持續下降,很多地區水泥價格都跌到成本線之下,在惡劣的環境下,水泥企業要想盈利只能選擇摻雜造假或者缺斤少兩。
依據《產品質量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云南省質監局履行了職責,并對檢查出的問題追責。作為存在問題企業要認真整改,對已發生的質量問題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尤其像華新下屬企業,被檢查出單袋最小凈含量不合格的問題,說明在管理上存在要整改的事項。包裝設備存在定期檢修校正不完善、不規范,對成品抽檢查也存在漏洞等問題,以至讓袋重不合格產品出廠。企業的內控標準應該嚴于國家標準,以保證出廠產品100%合格。華新水泥(昭通)應從中吸取教訓。
本是一次常規的產品質量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追責、整改的事項,卻得到了“升華”。把企業個案上升到企業的必然行為,實在令人驚訝!似乎在惡劣的環境下,由于水泥企業為防止虧損,只有采取摻雜缺斤少兩做法。把本是水泥企業在生產管理上的不足,存在一定的問題致使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的個案,演繹出企業“只能”且“普遍”防虧損行為——采取摻雜缺斤少兩做法。這樣的推理對水泥行業是不符合事實的,對水泥企業的行為也是主觀臆想式的武斷。
水泥行業、水泥企業熱忱歡迎和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批評,也不回避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但不太恰當的“提升”少些為好。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