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載、丟貨、偷油、安全事故……水泥運輸難題如何解決?
近年來,隨著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智慧物流的理念滲透到物流行業的很多細分領域,其中就涉及水泥“砼行”們身處的水泥流向管控,智慧物流新技術的應用正在給行業帶來空前的發展動力。
物聯網技術對水泥運輸會有怎樣的影響?目前水泥陸運流向管控的新方案可以復制到船運嗎?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我們采訪了G7智慧物聯總工程師張克剛先生。
G7智慧物聯總工程師張克剛(左)中國水泥網媒體部主編曾家明(右)
“水泥工業運輸,包括礦石、熟料、水泥、商砼等的運輸,正在迎來一個變革期,在智慧物流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落后的、低效的、高耗的運輸模式是必將被時代淘汰的。”在談及水泥運輸的變革時,張克剛如是說。
他指出,傳統的水泥運輸從水泥出庫到裝卸各環節人員需求量較大,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督以致運輸途中存在操作空間,超載、丟貨現象及安全事故頻發。基于管理好水泥裝卸業務和運輸業務,G7智慧物聯提了出“GPS+載重+任務”的綜合解決方案。
礦山機械智能管理
在傳統的水泥礦山管理模式中,只能確定大型作業機械的工作狀態,例如是否處于工作中,而對于設備的精確管控如如油耗、利用率、故障統計等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基于礦山設備價值高,復雜程度高,管理難的特點,G7通過技術搭建出了基于發動機真實數據的管理平臺,實時采集重型機械里程、油耗、利用率、剎車狀態、故障碼等關鍵數據,為節省油耗、優化司機駕駛水平、優化資產利用率、及時識別故障車輛與合理安排檢修計劃提供了數據支持,保證礦區重型機械管理的公正與公平。
重型機械使用率分析報表
從陸運到船運的水泥流向智能管控
針對水泥運輸中人工需求大,流向不明的實際問題,G7在水泥公路運輸管理上運用“GPS+載重+任務”技術,即“AI智能熱點標定+載重自動感知+運輸任務可視化”的解決方案,對車輛的裝卸貨事件、裝卸貨量、裝卸貨地點進行精準判斷,并實時管控,一旦發生非目的地卸貨、卸貨未盡、超時卸貨等違流事件,系統會第一時間通過郵件、短信、微信的方式推送到管理方,有效防止竄貨,一舉解決超載、丟貨、降本增效難題。
水泥陸運車輛流向自動判責
基于陸運經驗技術,G7將這個理念延伸到水泥漕運中,利用AI智能攝像頭,自動識別篷布開合,記錄艙內貨物裝卸狀態,一旦發現異常,系統自動向管理者發出干預通知,以此作為袋裝運輸船的流向管控核心。
在散裝槽罐船流向管控方向上應用更加智能的“GPS+任務+電子鎖施封”技術,抓住散裝槽罐船的進氣口和出料口的唯一特性,G7定制了電子鎖方案,在沒有到達卸貨地點之前,出料口一直處于封鎖狀態,結合軌跡和任務,只有到達目的地才可以遠程解鎖卸貨,而途中發生非任務地的解鎖事件,則極有可能是違流事件,需要相關管理者高度重視。
緊盯商砼運輸最后一公里
商砼運輸因其頻次高、卸貨地點不固定、路況掌控不完全的特點,其流向管控一直是水泥管控難點。但由于商砼車在運輸過程中必須保持“正轉”才能保證混凝土不被凝固,所以G7在原有水泥的流向管控上做了創新,衍生出適用于商砼運輸的“GPS+載重+正反轉”的方案, 在一趟任務到達目的地之前,途中如果發生反轉(出料)事件,系統便會實時報警,提醒相關人員進行干預,有效防止“偷竄換貨”事件的發生。
安裝簡便,操作簡單,優勢明顯
G7提出的一系列水泥流向管控方案中應用到的車載設備稱重精度準確,安裝過程無需打磨、焊接、打孔、對于車輛結構也無需改變;設計人性化,無需司機設定及操作;裝卸貨事件自動判斷,超載警報;實時載重,實現車輛裝載率分析,提高運輸效率;事件載重,預防及杜絕偷貨、換貨、串貨、亂排亂卸;有效杜絕超載,減少罰單開支……這一系列的優勢也獲得了客戶極好的口碑。
G7升級后的水泥行業解決方案也將水泥車隊的智能化管理容納其中。安全、成本與效率是物流行業的“開門三件事”,經過反復測試與驗證,G7向物流行業輸出的“安全、成本、調度”三大機器人同樣適用于水泥車隊的智能化管理,與“水泥礦山機械管理”、“水泥流向管控”、“商砼流向管控”形成領先于行業的、覆蓋水泥物流全鏈條的綜合管理方案,依托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引領行業的智慧化轉型。
同時,張克剛表示,“GPS+載重+任務的綜合解決方案”不僅適用于水泥流向管理,同樣能在鋼鐵、煤炭、水泥熟料運輸等所有大宗物料物料的流向管控中應用,張克剛還希望與所有業內外人士的共同努力,實現智慧物流行業的蓬勃進步,為水泥工業的更好更快發展增威助力。
編輯:王琲建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