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水泥廠占用林地!需賠償943.59萬元!
近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廣西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典型案例的通知》。通知稱,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進一步總結提煉案例辦理行之有效、可供借鑒推廣的經驗做法,我廳于2024年10月向各市生態環境部門征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典型案例。經對案例辦理的規范性、創新性、代表性等進行初選,并邀請有關專家審核,最終遴選出“梧州市航空器飛行事故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等5件案例為廣西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典型案例,現予以公布。
其中《廣西某水泥有限公司龍須河礦區水泥用灰巖礦非法占用林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引發業內人士關注。
一、基本案情
(一)線索來源
2007年起,廣西某水泥有限公司龍須河礦區水泥用灰巖礦項目在未獲得林地使用許可的情況下,在田東縣平馬鎮游昌村1、2、3林班非法占用林地進行采石、修路、土石壓占、建設其他建筑物及構建物等活動,破壞了森林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損害了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案件線索通過自然資源執法巡查、群眾舉報等渠道篩查發現,經現場勘查與初步評估后,由田東縣林業局依法立案。
(二)調查評估
經核查,該行為違反《森林法》等法律法規,造成森林植被破壞與生態服務功能喪失,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啟動條件。百色市林長辦公室于2024年1月8日發函至田東縣,督促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相關工作。田東縣林業局于2024年1月16日委托廣西華森林業司法鑒定中心開展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該中心結合現場勘測、遙感數據分析及文獻比對,確認企業非法占用林地面積達66.1713公頃,其中林分結構破壞、生物量損失及碳匯功能受損等綜合生態服務價值損失總計943.59萬元。
(三)磋商情況
百色市林業部門與賠償義務人于2024年4月至5月期間開展三輪生態損害賠償磋商會,重點圍繞責任認定、賠償金額及修復方式進行協商。最終簽訂的《生態損害賠償協議》明確:企業需在60日內完成943.59萬元賠償款繳納,并限期補辦采礦證范圍內的林地使用許可手續。磋商過程中,林業部門同步邀請法律顧問及生態修復專家參與,確保協議內容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要求,兼顧法律約束與生態修復實效。
(四)修復情況
賠償義務人于2024年6月12日全額繳納賠償款項,同時委托第三方對項目臨時用地部分編制修復方案。同年7月29日,企業成功取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頒發的84.5809公頃林地使用許可證,標志著礦區開發正式納入法治化軌道。后續監管中,田東縣林業局定期組織實地核查,確保修復工程進度與質量,實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資源開發合規化的雙重目標。
二、經驗與啟示
(一)部門聯動,統籌推進損害賠償工作。該公司違法使用林地案件立案以來,百色市林業主管部門第一時間就全面介入,督促田林縣林業局開展調查,掌握損害區域的詳細資料并開展證據固定工作,為后續鑒定評估工作的科學辦理奠定了扎實的證據基礎。此外,該案在辦理階段,林業部門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積極協作,為厘清案件違法事實、確定賠償責任,保障后續磋商工作的高效、有序進行提供專業指引,提高了磋商成功的幾率。
(二)優化磋商手段,充分發揮基層政府作用。在調查核實并明確損害事實的基礎上,田東縣政府組織林業、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與賠償義務人開展數次耐心、細致、有效的磋商溝通,結合鑒定評估報告,加強對生態環境損害相關法規制度的宣貫,通過引導和教育使當事人充分認識到違法行為的嚴重性及其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后果,最終積極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不僅落實了賠償方式和期限,同時按要求積極辦理使用林地許可手續,為該類違法行為的科學處罰起到示范作用。
(三)“一案雙查”,實現索賠高效辦理。在本次案件處置過程中,百色市在對違法行為立案調查的同時,同步啟動損害賠償工作,林業主管部門在查清違法事實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企業主動開展損害賠償及環境合規整改等情況,酌情調整裁量金額,并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既節省了行政成本,又加快了損害賠償工作效率,同時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既提升了企業環境風險意識,宣傳普及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理念,也保障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