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控制增量 優化存量 科學發展
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隅集團)成立于1992年,是由原北京市建材工業局逐步發展轉變而來的。二十年來,金隅集團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進行產業、企業、產品結構調整,與時俱進,務實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之路。目前,金隅集團已形成“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新型建材制造—房地產開發—物業投資與管理”四大核心產業,且主業于境外H股和境內A股兩地上市。其中,水泥及相關產業作為金隅集團核心產業之一,為金隅集團整體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目前金隅水泥已經成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者和供應商。多年來,金隅水泥始終堅持“內涵式”式發展,充分發揮產業自身優勢,積極發展窯爐余熱發電,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各具特色的循環經濟項目,不斷加快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升級,使水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式更加科學,實現了金隅水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和可持續發展。
一、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
“十二五”期間,金隅集團將以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內容,積極響應中國建材聯合會倡議書精神,控制增量、優化存量,穩步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繼續加大戰略區域資源整合力度,以不斷強化企業對已布局區域的市場掌控力;在堅持好京津冀“大十字”發展戰略和“地震波”式擴張之路的同時,進一步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金隅水泥系統所有企業的復制,進一步加快圍繞水泥企業發展上下游產業,不斷強化產業鏈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和提升城市廢棄物處置規模與水平,確保“十二五”期內全面完成向都市環保型產業的完美轉型,真正做到為政府分憂、讓百姓滿意。
二、水泥產業轉型與延伸的實踐經驗
多年來,金隅集團在持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圍繞核心產業鏈,著力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創新發展循環經濟、環保產業和都市型工業,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成功實踐,逐步建立具有金隅特色的環保產業發展模式。
目前,金隅水泥“大十字”戰略布局清晰,戰略區域的領先地位和市場占有率不斷鞏固提升,已逐步形成包括商品混凝土、砂石骨料、石灰、高細礦渣粉、干混砂漿等產品的較為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同時通過發展窯爐余熱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各項目,確立了金隅水泥“政府好幫手”和“城市凈化器”的社會功能定位,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特優勢、典型循環經濟、行業示范意義的環保產業發展道路。
1、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走循環經濟之路
目前,金隅集團經省級政府部門認定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已有27家,年消納粉煤灰、脫硫石膏、礦山廢石等各類廢物1700多萬噸。其中:在京企業經北京市發改委認定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17家,年消納各類廢物722萬噸,占全市資源綜合利用利廢總量的16.2%。
金隅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利用水泥回轉窯余熱發電技術,已在公司內水泥企業廣泛應用。已建和在建的余熱發電項目裝機總量170兆瓦,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供電近10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3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萬噸;同時,北水、琉璃河水泥余熱發電項目已兩次通過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減排量交易核證,每年二氧化碳減排量超過15萬噸。
2、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發展都市型環保產業
金隅集團在實現傳統產業升級換代的同時,圍繞首都發展需要,在“十五”期間建成并成功運營我國第一條利用水泥窯無害化處置城市廢物示范線的基礎上,又先后承建運營北京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自主研發建設利用水泥窯處置城市污泥示范線和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無害化利用中試線等重點循環經濟項目。形成了無害化處置危險廢物、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生活垃圾篩上物燃料替代、污染土壤修復處置、廢鉛酸電池處置、廢礦物油處置利用、電子廢物處置等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產業。
截止目前已處置北京現代汽車、京東方、印鈔廠等1000多家在京企業危險廢物,累計30多萬噸;處置清河、九仙橋、北小河、北苑等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泥,累計20多萬噸;處置高安屯、首都機場、順義綜合垃圾廠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累計3萬噸;處置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地鐵10號、5號線、化工廠、農藥廠、焦化廠等地塊污染土壤累計100多萬噸;處置廢鉛酸電池累計4000噸;處置廢礦物油累計1萬噸;廢熒光燈管500萬根;廢舊家電80萬臺,為首都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3、強化產業鏈優勢,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金隅水泥涉足水泥產業鏈延伸工作相對較早,尤其是在商品混凝土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市商品混凝土興起時成立金隅混凝土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集團商品混凝土企業已遍及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石家莊、邯鄲、新疆和田等地,成為金隅水泥板塊的重要產業。2011年,商品混凝土產銷量近1000萬立方米,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以上。
金隅水泥積極強化對戰略資源的儲備,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區掌控了大量的優質石灰石、頁巖等資源,為水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資源保障,同時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打破原有的粗放型開采方式,充分利用擁有的礦山資源優勢,建設骨料生產線,變廢為寶,實現了廢石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礦山生產零排放,每年為混凝土產業提供近1000萬噸穩定原料供應;同時,金隅水泥大力發展下游干混砂漿、水泥助磨劑、外加劑、高爐礦渣粉及活性石灰等產品,目前,水泥相關產品已布局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邯鄲等地,進一步提升了競爭成本優勢,強化了水泥產業協同聯動的整體競爭優勢。
三、產業轉型升級工作之思考
當前,我國水泥行業全局性、全方位的產能過剩已導致企業間競爭越發加劇和惡化,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工作已迫在眉睫,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政府、行業主管部門、企業三方聯動,各司其職,從而推動水泥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1、水泥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應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工作重心和主線,肩負起產業健康發展的歷史責任,將水泥企業的發展融入到城市環境建設、城市運營服務中,加快技術、工藝和設備研發,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徹底改變水泥企業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形象,營造水泥行業健康發展新局面。
2、在產業轉型尤其是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工作上,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應發揮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是要進一步加快各種廢棄物管理的法規制定,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廢棄物處置過程,形成廢棄物處置的長效機制。二是建立廢棄物處置上下游企業、行業之間的協調機制,打破行業壁壘,大力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模式。三是加大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起配套的資金保障體系。四是加大對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和配套裝備自主研發的支持力度,協助企業做好先進技術的引進工作。
3、水泥企業應充分運用和推行自身對水泥產業實現現代化改造的成熟經驗,用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的模式來發展上下游相關產業,在推進上下游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技術更新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促進行業進步的同時,實現自身延伸產業鏈,拓展價值增量的目標。
4、水泥企業應結合自身水泥產業布局,通過收購方式完成局部區域產業鏈拓展延伸,強化區域的市場影響力和控制力,同時各企業之間應強化產業發展信息溝通交流,避免盲目建廠、惡性收購,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加劇區域市場無序競爭。
5、由于水泥相關產業準入門檻低,各類資本都可直接進入,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為此,政府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出臺規范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通過環保等約束性指標提高行業標準,提升行業技術水平,推動水泥相關產業有序發展。
編輯:jh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