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核技術應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批前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廳擬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核技術應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本公示發布后五個工作日。若對本項目建設有不同意見,請于公示期內將書面意見反饋至省生態環境廳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處。
聯系電話:0551-62376698(兼傳真)
監督電話:0551-62376172
地址: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懷寧路1766號(230071) ?
項目名稱: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核技術應用項目
建設地點: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阜陽北路與山花路交口西南角
建設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環評單位:安徽環境科技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建設項目概況
本項目擬在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綜合大樓一層西南角核醫學科建設PET-CT機房及輔助用房等,使用3枚Ge-68放射源(V類源)作為校準源,使用核素F-18開展診療活動(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11E 7Bq,年最大使用量2.775E 12Bq),屬于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同時擬在負二層放療科配置3臺醫用直線加速器(X射線6、10MV,電子線≤22MeV;最大輸出劑量率:X射線≤360Gy/h(6MV的FFF模式下為840Gy/h),電子束≤600Gy/h)及1臺CT模擬定位機,用于開展放射治療活動。
二、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1、輻射環境影響:主要為運營期加速器放射治療和核醫學科放射診療產生的輻射影響。本項目應用場所及周邊環境輻射環境現狀本底在101~106nGy/h范圍內。輻射保護目標均為院內的工作人員或公眾。加速器機房通過設置厚混凝土主、次屏蔽墻,墻體四周做好實體屏蔽;安全防護設施與措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送風、排風風管均以45度斜向下穿過迷路入口上方屏蔽墻,電纜線溝以“U”型由地面穿過屏蔽墻,均未破壞屏蔽墻防護效果。核醫學科工作場所通過合理分區,有獨立的出入口,設立了相對獨立的工作人員、患者、放射性藥物和放射性廢物路徑,按規范建立衰變池;PET-CT機房(CT部分)擬采取的屏蔽措施、機房面積及最小單邊長度均能夠滿足《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130-2020)的要求。經計算預測,場所輻射水平滿足《放射治療輻射安全與防護要求》、《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輻射工作人員和周圍公眾所受年有效劑量符合以上標準和《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劑量限值要求。放射源Ge-68能量較低(9~10kV),源接近探測器或模體,源的能量幾乎被其吸收;不校準時,源處于裝置屏蔽條件下并放置于儲藏室中;當活度達不到校準要求時,由廠家更換后回收,其輻射環境影響較小。①放射性廢氣來自于核醫學科,擬設置2路排風系統,分裝注射室內的通風櫥和核醫學顯像診斷控制區各設1路管線引至風井排至主樓屋面;各排風支管均設止回閥,以防止放射性氣體及氣溶膠對工作場所造成交叉污染;通風櫥設置活性炭過濾裝置,放射性廢氣均經核醫學科專用風井最終引排至主樓屋面排放;排風口高度高于并遠離院區已建多層/高層建筑物,滿足《核醫學科放射防護要求》。②放射性廢水來自于核醫學科顯像診斷去,含F-18,收集均采用機制鑄鐵管道,排水橫管位于地下一層梁下敷設,并包裹2mm鉛皮;后排入地埋式衰變池,衰變池池底和池壁應具有堅固、耐酸堿腐蝕、無滲透性、內壁光滑,具有可靠的防滲漏性能;暫存時間超過30天后可直接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站。③放射性固體廢物主要包括使用后的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吸水紙、口罩、排風系統更換的廢活性炭等,擬在核醫學工作場所分裝注射室東側設放射性廢物暫存間(面積約3.8m2),能滿足本項目放射性廢物分類暫存的需求;放射性廢物分類收集、貯存衰變后作為醫療廢物處置;醫院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委托安徽浩悅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收運處置。
2、非放射性影響:項目施工期主要建設內容為疫病防治基地大樓一層核醫學科布局及防護裝修,負二層放療科直線加速器機房、CT模擬定位機房的輻射防護裝修裝飾工程。施工內容均在一層和地下負二層建筑物內,施工期大氣污染源主要來自運輸車輛、施工機械所帶來的揚塵;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等)的裝卸、運輸、堆砌過程中造成的揚起和灑落;各類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所排放的廢氣;裝修過程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因工程量較小,且施工期預計與大樓整體裝修裝飾工程同步開展,依托施工工地周圍設置的硬質圍擋、降塵措施及相應的管理措施,這些影響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并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影響即自行消除。運行期:①廢氣來自機房內直線加速器、PET-CT、CT等運行過程,直線加速器機房單獨設有送排風系統,機房每小時通風次數可滿足滿足《放射治療輻射安全與防護要求》。②廢水主要來源于核醫學科非控制區及放療科工作人員、候診陪診患者產生的生活污水,項目依托醫院污水處理設施。③根據預測結果可知,項目產生的噪聲對最近處聲環境保護目標(住院樓、中梁力高云湖印小區)處的噪聲貢獻值分別為26.4、27.6dB(A),結合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本項目運行后聲環境保護目標處噪聲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區標準要求。疊加大環評噪聲貢獻值后,項目東側廠界噪聲排放貢獻值仍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4類標準,其他側廠界噪聲能滿足2類標準要求。④項目擬在醫技綜合樓地下一層設置醫廢暫存間,建筑面積100m2,為獨立全封閉的區域,地面均防腐防滲,設置地溝,并設置門擋,一旦發生危廢泄漏可將泄漏物控制在暫存間內。各類醫療廢物按照相應性質進行袋裝、桶裝儲存,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醫療廢物日產日清。
三、有關部門意見:合肥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安徽中醫院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意見的函》
四、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