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或成水泥產能擴張最后高地
近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支持新疆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新疆12個產業給予區別于全國其他地區的傾斜支持政策,水泥行業位列其中。《意見》明確指出,國家將支持新疆企業綜合利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對現有生產線進行余熱發電、脫硝,協同處置廢棄物,發展循環經濟。
這意味著在全國水泥行業擴張受《水泥行業準入條件》重重約束的背景下,新疆新建工業廢渣制水泥產能將不受任何限制。
在十年大開發以及差別化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新疆水泥行業的“熱”還將持續。于是,在新疆正上演著一出水泥行業群雄逐鹿的大戲。
三重需求推動“黃金十年”
2010年產能比2009年增加約40%;2011年產量達3300萬噸,同比增長37.5%;2012年預計生產3800萬噸~4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達到90%。這是新疆水泥行業近3年取得的成績。
其實,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只是刺激新疆水泥行業“熱”起來的因素之一。談及新疆水泥行業的未來,數十年在水泥生產一線搞管理的青松建化阿克蘇水泥廠書記呂斌有自己的體會。他所在的廠部原本是一塊荒地,如今已經成了一個繁華的小鎮,越來越多的職工正把家安在這里。
據介紹,2009年底,新疆城鎮化率為39.85%;到2020年,新疆城鎮化率將達到70%。城鎮化的進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地面形態泛混凝土化的過程,水泥是城鎮化必不可少的助推劑。巨大的城鎮化率提升空間,是拉動新疆水泥持續發展的第二個動力。
新疆水泥發展的第三個動力被隱藏在諸多政策中:中央決定在新疆率先進行資源稅費改革,將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適當放寬在新疆具備資源優勢、在本地區和周邊地區有市場需求行業的準入限制。這些政策無不顯示國家將加大對新疆能源的開發力度,國家對新疆的大開發絕不會僅持續10年。
新疆大開發的10年就是新疆水泥的“黃金十年”。在國家對疆內水泥行業實施差別化政策的背景下,新疆無疑是國內水泥行業產能擴張的最后一個高地。
跑馬圈地對抗成本優勢
“水泥是個傳統行業,它的效益就來自規模。”青松建化董事長甘軍一語點破各大水泥企業跑馬圈地的動力。
青松建化新型干法水泥公司書記呂彬的解釋則更細節化:“其實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是一種非常粗糙的工藝,它允許一定范圍的調節,所以各個公司生產的同標號水泥質量都差不多。”
這意味著,即使是那些滿揣著錢進入水泥行業的“門外漢”,也可以威脅到龍頭企業的利益,因為它們會搶占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進而影響龍頭企業的定價權。
除了新建生產線,疆內龍頭水泥企業在做更多的事。
青松建化和天山股份正在模仿天業集團的銷售代理制,以降低銷售成本。天業集團水泥產業總經理鄔江紅介紹,天業集團每年按區域編制銷量規劃,然后進行招標,每個區域由一家或幾家符合資質要求的經銷商代理天業集團生產的水泥。代理商進貨必須先付款,這樣大大降低了企業流動資金的壓力。而目前天山股份與青松建化采用的都是授信制度,企業必須給經銷商墊付資金。
但讓天山股份與青松建化真正羨慕的是天業集團前端低廉的生產成本。“如果從整個集團角度考慮,水泥的生產成本遠比我們現在計算的低。”鄔江紅說,“我們現在計算的制造成本每噸比天山股份和青松建化低26元。”
天業集團低生產成本的秘訣在于,其生產水泥的原料是生產PVC后產生的廢物電石渣。據了解,1噸電石渣可以生產一噸水泥熟料,而用石灰石當原料,則需要1.2噸。
“我們現在還在試驗廢渣制水泥。”剛從日本考察回來的鄔江紅驕傲地說,“這樣成本會更低”。
(來源: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泥網無關,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