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NCR如何實現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低于50mg/m3?
水泥行業的污染排放一直是限制企業發展的掣肘,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連連下發環境治理文件,百姓仍難擁有碧水藍天。
去年開始,國內多省市相繼出臺超低排放實施計劃,水泥工業深度減排迎來契機。然而,水泥企業要實現超低排放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要達到100mg/m3,甚至50mg/m3,難度相當大。
近日,中國水泥產業峰會在浙江杭州召開,此次盛會吸引了水泥企業以及水泥裝備服務企業等800余人參與,共同探討了包括氮氧化物深度減排在內的行業熱點問題。本次會議上,上海萬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吸引了不少行業人士的關注,據悉該公司在氮氧化物排放研究領域已有新突破,其提出的“智能優化控制+SNCR”技術可以將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50mg/m3,遠遠低于行業排放標準,成果令行業側目。
就該公司目前取得的環保成果,中國水泥網采訪了上海萬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新任中國水泥網副理事長周濤。
周濤:“目前我們已經在三個水泥廠進行了‘智能優化控制+SNCR’成果驗證,三家企業都已經實現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穩定控制到低于50mg/m3。”
據周濤的介紹,上海萬澄環保采用智能控制系統與SNCR技術協調配合,實現對整個脫硝反應過程的智能實時控制,根據反應變化,控制氨水用量和氨水噴口位置,從而達到提升脫硝效率,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的目的,是目前水泥企業可以采用的最高效的深度脫硝技術之一。
“我們技術優勢首先是預測,提前三分鐘知道如果不噴氨水,后續窯爐內的反應。通過實時數據智能控制氨水用量,提前查獲最佳反應時間、反應區域和反應溫度,達到精準脫硝。”周濤表示。
此外,該項智能脫硝技術還有一大特點是能夠解決解決硬件移動問題,“當窯爐噴槍有變化時,只要我們的設備在窯爐安裝完畢,不會影響任何生產作業”。此外,通過機器學習,篩選出影響因素,合適溫度,還原最佳反應階段,根據現場實時反應調測。另悉,萬澄環保目前也在進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低于30mg/m3的試驗,試驗成果仍在分析中。
周濤告訴中國水泥網記者,目前的水泥企業生產管理還是過于粗放,導致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較高。以氮氧化物排放為例,通過精準控制,完全可以大幅度提升現有設備的脫硝效率,達到超低排放要求。未來的水泥生產一定是智能生產,萬澄環保希望能夠通過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幫助水泥企業實現綠色生產。
正如我們所知,目前水泥企業通常通過SNCR和SCR脫硝技術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然而由于技術與成本上面的限制,SCR技術普及率并不高,目前大多數工廠選擇了更加便捷的SNCR技術控制排放,但長期以來該技術脫硝效率普遍不高。
對此,周濤表示希望借此峰會同行業人士共同探討合作,并告訴大家“今天 SNCR技術排放效率已經可以達到90%,但是技術也在不斷精益,我們希望能夠在氨水排放更小的情況下同其他企業達成技術合作。”
當前,國家規定水泥企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在400mg/m3(重點地區320mg/m3),特殊時期按要求企業應執行錯峰生產,但部分水泥企業利用差異化錯峰政策,通過超低排放來避免停產限產,這帶來的結果是多噴氨水造成的氨逃逸,因而關于錯峰生產的利弊自提出以來就備受爭議。萬澄環保提出的“智能優化控制+SNCR”深度脫硝技術,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更可以全面提升氨水利用率,降低氨逃逸量,對于水泥行業推進綠色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工業4.0的全球爆發,水泥行業勢必將迎來一次嶄新的技術革命,國內外水泥智能工廠建設正在全面推進,企業紛紛加入智能化生產隊伍,毋庸置疑的是,技術革命帶來的最終果實都是利民利好環境。
萬澄環保的智能脫硝技術是環保智能化的一個成功應用案例,但與此同時,國內很多技術革新成果卻未能給制造業帶來實際效益,這也是智能工廠建設的一大問題所在。目前,人工智能并非完全脫離人而存在,當前國際上有很多研究智能化的公司的成功案例,但當服務于實體經濟時就顯得力不從心,這背后是對現實水泥行業的了解同商業背后逐利之間的矛盾,“不同于電子商務,水泥制造業的智能化創造必須要了解工藝和設備。”人工智能的進步需要基于對人對設備的了解。
萬澄環保技術團隊成立不過幾年,但絕大多數人員卻已經扎根水泥行業數十年,“正是從行業出發,基于對實際生產過程的了解,才使得我們能夠不斷地實現技術上的突破。”談到未來發展時,周濤也向記者表示,將繼續深耕于行業,從實際出發探索發展。
中國水泥網也將于2019年5月召開“2019中國水泥行業超潔凈排放技術交流大會”,誠邀政府主管領導、技術專家、科研單位、水泥企業、裝備服務商等共聚一堂,就上述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聯 系:柯俊
手 機:18958090092(微信同號)
電 話:0571-87260586
傳 真:0571-85871616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