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斯瑞德:塑料的 "越獄計劃":從垃圾填埋場逆襲成城市礦產
你知道嗎?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全球每分鐘售出 100 萬個塑料瓶,每年約4000 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相當于每分鐘向大海傾倒一卡車垃圾。塑料污染成為全球性環境危機!
于是世界各國制定了一系列“越獄計劃”:以各種各樣的政策助力廢塑料從海洋與垃圾填埋場“越獄”逆襲成新的“城市礦產”。而這份越獄計劃卻在實施時,遇到了許多難題。
一、回收之困:塑料垃圾的 “越獄” 難題
塑料回收堪稱 “史上最復雜的垃圾分類”:
>?身份之謎:6000 萬噸廢塑料中,包含 PET、PE、PP 等 10 余種材質,大小尺寸不一,不同品類熔點、密度差異巨大,分揀難度大,如同 “拆盲盒”。
>?低值陷阱:包裝薄膜、塑料袋等 “低值塑料” 占比超 40%,回收成本高、利潤低,常常未經處理直接填埋或直接焚燒,損失大部分價值。
二、塑料回收的三大 “越獄”路徑
塑料回收如何從“填埋場垃圾”越獄逆襲成“城市礦產”?世界上的主流有三條路徑:機械回收是 “重塑形態”,化學回收是 “返老還童”,能量回收是 “燃燒發電”。三者協同發力,才能實現塑料的 “全生命周期管理”。
1、物理回收
【原理】破碎→清洗→熔融等再造工藝,將塑料重新加工為顆粒或塑料制品。
【特點】
? 技術成熟,成本低(占全球回收量 90%);
? 僅限單一材質(如 PET 瓶、PE 膜),每循環降級一次(如礦泉水瓶→衣服纖維→地毯),降級之后,塑料回收價值變低。
【案例】1 噸廢塑料瓶可產 900 公斤再生纖維,相當于節省 6.2 桶石油。
2、化學回收
【原理】破碎+分選后,通過熱解、水解等化學反應,將塑料提純為單體纖維原料。
【特點】
? 處理混合塑料、低值塑料(如農用薄膜、造紙固廢等);
? 高能耗,成本是機械回收的 3 倍。
【案例】讓塑料進行原級循環利用,讓塑料附加值更高。
3、能量回收
【原理】通過破碎+篩分等工藝制備成RDF替代燃料,應用于水泥窯爐、發電鍋爐中,進行供熱或發電,其熱值達到5000-6000大卡。
【特點】
? 減容率 90%,適合無法回收的塑料(如生活廢塑料、工業廢塑料等等);
? 釋放 CO?,處置端需配套脫硫脫硝設備,來減少碳排放。
【案例】日本焚燒塑料發電量占全國總量 3%,但需支付環保稅。
三、塑料回收“越獄”計劃的關鍵——破碎預處理
塑料回收的核心目標是如何將低價值廢棄塑料轉化為更高價值的再生產品。從上述的三種主流塑料回收路徑中,你會發現都需要經過一個預處理工序——破碎,它的質量將直接決定后續工藝的效果與成敗。
破碎的作用:將大塊、形狀不規則的廢塑料(如薄膜、管材、包裝瓶等)加工成均勻顆粒,便于后續的清洗、分離和熔融再造。
破碎的難點:不同塑料(如 PET、PE、PP 等)的硬度、韌性差異大,且常夾雜金屬、砂石等雜質,傳統設備易卡頓、效率低;傳統高速粉碎機的過度破碎,造成了原料的巨量損耗,并造成排放污染。
工業級別的單軸破碎機正在打破塑料回收傳統設備“破碎預處理”的困境。???
四、單軸破碎機:塑料破碎的“越獄”通行證
斯瑞德單軸破碎機憑借其中速破碎(低損耗、低能耗、低噪音)、強剪切(大產能、適用各種復雜的廢塑料)的特性,成為解決上述破碎難題的超級 “利器”。
1、智能壓料與間隙剪切
> 內置圓弧壓料裝置,增強切削效率,提升產能;
> 動刀與定刀采用特種合金鋼材,經特殊熱處理后硬度更高,可輕松破碎高強度工程塑料(如 ABS、PC),單噸刀具損耗成本更低。
2、精準粒度控制
> 破碎尺寸可定制(20-100mm),出料尺寸均勻,滿足化學回收、物理回收、能量回收等全路徑工藝需求;
> 篩網可拆卸快速更換設計,適應多樣化物料處理場景。
?
3、高效節能與穩定運行
> 中轉速減少能耗,搭配智能控制系統與CE級別安全保護系統,讓設備現場運行更智能;
>?斯瑞德單軸破碎機應用項目400 +,具備多種破碎運行程序設計,應對不同的塑料廢料,一鍵啟動,產量可達2-30噸/小時的同時,滿足了不同項目實際工況的運營需求。
?
4、部分應用場景
>?薄膜 / 噸袋/ 塑料瓶:破碎后物料體積密度提升 3-5 倍,降低運輸成本,且滿足后續化學回收工藝的需求;
>?大型管材 / 膠頭料破碎:無需切割,直接破碎大口徑 PE 管材以及硬度高的膠頭料,破碎后顆粒可直接應用后續工藝;
>?混合廢塑料垃圾資源化:將其制備成幾十毫米大小的RDF替代燃料,將混合廢塑料垃圾轉化為優質RDF替代燃料,用于水泥窯與發電鍋爐,替代化石燃料等,減少碳排放。
?
塑料回收再生的未來,始于破碎的第一步。選擇高效、可靠的預處理設備,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核心保障。斯瑞德大型單軸破碎機不僅是塑料回收的 “先鋒設備”,更是推動循環經濟的關鍵紐帶。通過技術創新與規模化應用,它正助力我國從 “塑料大國” 向 “綠色制造強國” 轉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