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一刀切”式淘汰落后水泥需商榷
據《中國水泥網》5月29日轉載《金融界網站》消息報道,今年水泥行業的落后產能淘汰目標為2.19億噸,比2011年下達水泥淘汰量提高0.66億噸。具體分省計劃預計在6至7月左右出臺。由此看來,國務院在2010年下達的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所定淘汰水泥落后產能目標任務能如期實現。而這一目標任務的實現如沒有足夠的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支撐,恐也難以實現。
淘汰落后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主要內容。產業結構調整目錄規定了產業鼓勵、限制、淘汰目錄。不在此列則就是通常認為的允許(類)。淘汰的內容有兩類,一類是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另一類是落后產品。在落后產品中,僅有與水泥延伸產業有關的產品,即使用非耐堿玻纖或非低堿水泥生產的玻纖增強水泥(GRC)空心條板和S-2型混凝土軌枕兩項水泥制品。對水泥行業來說,淘汰內容可以泛指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其效果就是淘汰了落后水泥產能。因此,淘汰落后產能的前提是界定什么才是落后生產工藝。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科技的進步,對節能減排要求更嚴格,對于落后生產工藝界定也是在不斷變化中。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曾經何等輝煌,現在則“淪落”為僅在西部地區屬于鼓勵類。新建日產1500噸及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則屬于限制類。國家還從節能減排方面定下了指標,新項目水泥熟料燒成熱耗要低于105公斤標煤/噸熟料,水泥綜合電耗小于90千瓦時/噸水泥;廢氣粉塵排放濃度小于50毫克/標準立方米。進一步強化了達到“鼓勵”的量化條件。2010年,又發布了更為細化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
生產線在實際運轉中,所受影響條件很多。受生產線所處地域經濟發展水平、自身規模、設計(先天)條件、管理、市場、氣候、燃料、運輸、電力、地方環境容量、處置廢棄物等條件的制約或影響。即使生產工藝都是先進的話,生產線之間的運行指標也會有差異。當然,從總體上說,代表先進工藝生產線在運行指標上表現也先進。
因此,具體到某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就要做具體分析。對于較早設計、建設的生產線會受到當時技術成熟度和裝備(專業和通用裝備)水平的限制,技術經濟指標相對會低一些。即使進行后天調理,從理論上,其指標比不過更新的設計、建設的生產線。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實。尤其是在新型干法水泥與機立窯水泥發展處在膠著狀態時期建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當時,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噸投資還大大高于機立窯。規模普遍在1000~2000噸/日熟料。技術指標從現在看還略顯低。但他們勇于支持先進的精神受人尊敬,由此為新型干法水泥發展所作的貢獻不可磨滅。對于這批生產線有些環節可以進行改造升級,有些環節則有較大難度。所以,對這批生產線應該辯證地看。對剛性約束指標可以給予一定的實施寬限期,對其他指標則可以略放松一點,做到物盡其用。大拆大改式的“大手筆”與社會資源合理利用有點背道而馳。如果是由于生產力布局不合理,經濟規模確定不當,重復建設導致地域產能過剩嚴重,卻要以淘汰這些生產線為“過剩”埋單,對他們也是不公平的。當然,如果這些生產線屬有實力的大老板,不在乎的話,則另當別論。
進入21世紀,迎來了新型干法水泥大發展。不可否認的是人員準備仍然存在相對滯后的現象。5月25日《中國水泥網》發表了題為“謝克平:水泥人才需要培養和重視”文章,提醒業內關注:我國新型干法水泥在迅猛發展的同時,新型干法水泥人才卻極度匱缺,人才問題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而人才的匱缺直接后果是企業管理水平達不到代表先進工藝生產線應該達到的水平。在這方面行業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也規定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也規定了“各地區可根據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制定范圍更寬、標準更高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因此,現有生產線還得服從于所在地的要求,進行技術改造升級,以達到所在地區要求。
雖然從上一世紀末,低投資新型干法線問世,但畢竟建一條新型干法生產線投資也是相當可觀的,耗費了為數不少的各種資源。因此,使投入能實現有效產出既是方方面面的努力目標,也是方方面面的責任所在。投入不能產出,或投入不敷產出,不也對社會資源是一種莫大浪費!
綜上所述,對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果將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統統納入“凡是能耗、排放不達標的不管什么工藝、不管何時建的都應列入下一輪淘汰的范圍”的做法是不是過于“輕率”了。如果象舊城改造似的,不斷拆了又建,不講使用壽命,不講充分發揮投資效益總不太合適吧!
新型干法水泥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水泥業內外各界人士做出了巨大努力。對此,要珍惜、要呵護,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水平是合適之舉。而把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擬劃入“不管什么工藝、不管何時建”的“大無畏”做法還真得商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泥網無關,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