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生活垃圾分類與“通吃通燒”
《中國水泥網》4月27日報道了“中信重工總包黃河同力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生產線正式投產”的消息。該生產線是河南省首條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生產線。項目在黃河同力水泥原有的一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基礎上增建的。目前該項目日處理垃圾量500噸,項目設計年處理生活垃圾16.5萬噸。
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親臨現場并發表講話。他指出,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城市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是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因此,河南省政府非常重視并大力支持此項目的建設和推廣。
城鎮化進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產量”也隨之增長。生活垃圾的處置成了各地頗為棘手的民生問題。作為河南省首條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生產線的投產意義非凡。中信重工技術和項目實施能力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得到了業內外認同。
項目鑒定專家組主任委員、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曾學敏指出:該項目技術先進,對我國混合生活垃圾的處置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具備產業化的技術條件。評價實事求是,恰如其分。
項目特別引人關注的是適用于“混合生活垃圾”。由于種種原因,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很慢。即使用了分類垃圾桶,但使用效果不佳。在收集環節上,也存在統收的現實。垃圾桶上宣傳語“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還只是停留在理想階段。而要真正做到公民自覺將垃圾分類放入垃圾桶、環衛部門分類收集、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可時不我待,于是,能適用于混合生活垃圾的處置方法受到地方的青睞是必然的。也由于通過水泥窯處置,可避免引起諸如“二惡英”、重金屬等的二次污染或再處置的麻煩,具有市場潛力也是必然的。
誠然,對生活垃圾的處置最終還是應該走上分類處置之路。從環保效益、社會效益來說,對不同的垃圾采用不同的處置方法才是最合理的和最節能的,也是資源再利用的正確途徑。因此,生活垃圾“通吃通燒”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在推廣這一技術的同時,萬不可影響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工作之推進。只有做到了將該送入水泥窯燒的生活垃圾才送進去燒,才是努力要達到的目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泥網無關,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