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邦國副總理對發展新型干法水泥作重要批示
8月28日,國家建材局局長張人為就加快發展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問題寫信給吳邦國副總理。29日,吳邦國副總理作了重要批示:“請華仁、萬賓同志閱批,水泥產量不少,但小水泥太多,好水泥不多,有個結構調整問題。”
盛華仁主任發表了六點意見:
(一)現在中國水泥工業的問題已經不是數量問題,而是質量問題。不要單純再做數量擴張的文章,小立窯水泥要下決心關閉,故不可再擴大。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增加高標號水泥,提高水泥質量和效益上。我國建筑物的混凝土標號提高后,對高標號水泥的需求增多。中國水泥占世界總量的1/3多,一定要控制住總量。要在總量控制于5.5億~5.6億噸的前提下,加大調整水泥工業結構力度。
(二)針對水泥技術結構不合理的狀況,要大力發展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要搞大水泥,如日產4000噸的;東部搞日產2000噸還小了點。
(三)“海螺”這個企業我看了幾個廠,聽了匯報,覺得搞得不錯,領導人思路清楚,有長遠的規劃。但我想他們的發展還是要一步步來。建大廠,關小廠;建技術先進的,關工藝落后的。總之,發展優質大水泥必須堅決超量關閉(至少等量)現正在生產的小水泥廠(注:近兩年淘汰、關閉的1億噸落后的小水泥不包括在此范圍內)。建設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要貫徹國家建材局提出的發展水泥工業“上大改小”的方針,大廠搞熟料,有條件的小廠建設粉磨站,逐步減少立窯及一些小回轉窯生產的熟料,使水泥工業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和升級,資源和環境都得到保護。
(四)“十五”期間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每年增加1000萬噸熟料的目標,要以現有大中型企業改、擴建為主,除西部個別地區外,原則上不再建新廠。國家要重點扶持大企業、大集團搞大項目,推動他們的發展;同時他們也要運用自己的技術、管理、質量優勢,根據市場的需求,跨地區發展,把主業規模做大,提高生產集中度,提高市場占有率,使中國水泥工業也有若干個強大的企業集團,促進水泥企業組織結構得到有效調整。
(五)發展新型干法窯外分解水泥,要真正實現促進所在地區水泥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必須要有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和配合。要充分發揮各級地方政府在控制總量、制止重復建設、淘汰落后和規范市場中的積極作用。不關閉小水泥就不支持上大項目,否則總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大水泥也難以有較好的發展空間,水泥結構調整也將落空。“海螺”要求再擴建一條日產4000噸的生產線,我和省、市、企業同志商量后,定了上這條生產線的4個條件:(1)省市要承諾并確保關閉同等或大于這個規模的小水泥廠;(2)總投資不超過5億元;(3)設備基本上國產化;(4)工期不超過20個月。符合這4個條件,我們就支持。省市和企業已表示同意。
(六)要認真做好“十五”期間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專項發展規劃。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