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水泥:搭建職工創新平臺 服務企業科學發展
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重視職工創新工作,鼓勵職工創新行為,采取多種形式為職工搭建創新平臺,2006年開始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評價獎勵制度》,實行“小建議、大獎勵”,截至2011年底,創新項目累計達195項,累計獎勵職工48.5萬元。職工創新行為不但為企業培養了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也為企業完成年度經濟技術指標作出了突出貢獻,公司利潤逐年攀升,2011年實現利潤1.45億元。
一、扎實開展經濟技術創新,創建首個創新工作室
2008年包括郭玉全同志在內的技術、技能人員為首的課題攻關小組,組織進行的預熱器提產降阻改造年效益達200萬元,獲得金隅集團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以主要技術技能人員為首的課題攻關小組就是“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前身。2009年郭玉全等人提出的“優化水泥窯用燃燒器提高低熱值煤適應性”的技改項目,獲得“中國中材杯”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技藝工法類一等獎。
創新單項項目規模越來越大,單項投資和效益超過百萬,專業、工種的配合、協調問題比較突出,急需成立一個專業團隊來進行有效地組織、協調。2009年,市總工會、市科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活動。公司第一個工作室——“郭玉全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技術帶頭人郭玉全同志先后獲得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北京市勞動技術能手,“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中國水泥突出貢獻獎”,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他還是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貼的技師。經推薦和評審,“郭玉全創新工作室”2009年7月被北京市命名為首批十家職工創新工作室之一的榮譽稱號。
二、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技改創新成效顯著
2010年4月份,2#萊歇磨磨盤襯板磨損嚴重,磨機產量低,頻繁出現低限位報警、磨體震動大的隱患。原計劃聘請專業公司進行維修,但郭玉全主動請纓,承擔檢修任務。他組織創新工作室的同志,從上午8點停磨開始,檢修一刻不停,午餐晚餐都吃在現場,萊歇磨維修全程比外包時間縮短了24小時,不但節約了數萬元的維修費用,而且贏得了時間。
“郭玉全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完成大小技改創新項目34項目,其中,1#、2#窯現場電氣控制箱柜與煤磨防爆燈改造,為公司入圍首批“北京市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預熱器下料管和閥板改造項目年效益達400萬元,為水泥窯處置飛灰、污泥等垃圾廢棄物創造了條件;篦冷機改造項目消除了水泥熟料冷卻過程中的“紅河”現象對篦板的燒蝕影響,年節約“篦板”費用8萬元……
三、工作室負責人率先垂范,擔當技術創新領頭雁
2010年年底,工作室負責人郭玉全遠赴沙特YCC項目部負責整條萬噸生產線的管理。一年來,郭玉全等人克服了語言、環境、風俗等等困難,夜以繼日地開展工作,利用自身豐富的實際經驗提出合理有效建議200多條,解決工作難題10余項,為生產線如期交付使用贏得了寶貴時間,節約了大量資金。2011年初功率為2700kW、重達25t的旁路放風系統主電機故障,安裝人員檢測判斷為電機本體原因,準備將電機本體拆下來運回西門子進行檢測處理。但郭玉全根據自己的細致觀察和積累的經驗判斷,認定造成電機出現異常的原因,是電源控制系統的變頻器輸出有問題。甲方在持懷疑的態度下按照郭玉全提出的方法進行了測試檢驗,最終證明郭玉全的判斷完全正確,避免了將25t電機本體拆裝、吊運、返廠維修的失誤過程,為甲方節約了資金,贏得了時間,贏得了合同工期,避免了巨大的損失。
遠在國外的郭玉全依然惦記著工作室,同國內工作室成員保持著密切聯系,指導大家開展工作。由郭玉全工作室獨立承擔的2#預熱器照明改造工程2011年7月投入使用后每年可節電費6萬余元,該工程不僅為設備巡檢與維修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上下照明與動態跑燈不斷變換色彩,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景觀效果,為公司夜間照明又增添一道絢麗奇景。[Page]
四、強化自身隊伍建設,實踐中鍛煉培養人才
為了進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員素質,先后派出專業人員前往優秀水泥企業參觀考察,學習掌握生產、管理經驗和最新工藝技術。組織專業人員外出深造,6月份外派4名成員外出學習液壓系統專業知識;12月份又派出計算機專業人員外出進行PLC系統的學習;2011年有12人順利晉升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2010-2011年,先后組織撰寫內部培訓課件20余份,內容包括六百多個圖片、十三萬余字的PPT培訓教材;完成了貴州六盤水鑫晟煤化工水泥有限公司、內蒙古鑄成水泥公司、白俄羅斯謝諾建材廠等國內外20余家新建、在建水泥廠及院校的1300余人的現場與理論實習培訓。
康曉南是2008年畢業進廠的大學生,作為“郭玉全創新工作室”成員之一,郭玉全充分發揮其英語特長,安排他一邊負責沙特YCC中控操作,一邊跟隨法國皮拉德公司技術人員現場調試,了解掌握生產線燃油伴熱鍋爐系統,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他得到廠商和甲方人員的贊同,現如今康曉南已成為了生產線上對燃油換熱系統最有話語權的人。
五、循序漸進,初步搭成創新工作室體系
受“郭玉全創新工作室”啟發,以基層黨員為主體的“高貴華黨員創新工作室”和以青年團員為主體的“張國亮團員創新工作室” 2010、2011年相繼成立。三個工作室側重點各不相同,郭玉全創新工作室主要解決熟料生產工藝中遇到的難題、培養輸出對外技術服務人才;高貴華黨員創新工作室重點解決水泥生產工藝中的技術難題,增強組織凝聚力,促進技術創新;張國亮團員創新工作室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培養后備青年科研力量。三個工作室的建立,初步搭建了公司全員參與創新的體系平臺,普通職工的創新潛能和創新渴望都有了施展空間,在推動技術創新,服務生產經營,鍛煉培養人才方面做出了貢獻。
2011年,高貴華黨員創新工作室獨立承接了 3臺水泥磨改造為礦渣粉磨和礦渣微粉輸送入庫改造任務,他們打破原有水泥磨工藝布局,細心設計,巧妙規劃,既充分利用了新建百萬噸粉磨站建筑,又依托原有舊建筑,解決了在僅有不到2米空間高度,輸送距離卻超過40米以上,跨老廠房好幾道橫梁的難題,圓滿完成了三臺礦粉磨的改造任務。張國亮團員創新工作室由15名充滿工作激情和創新活力的青年技術人員組成,致力于污染土處置、生活垃圾處置、飛灰項目研究、石灰穩定污泥等多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研發課題,參與研究的一種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一種從垃圾焚燒飛灰中提取鉀鈉鹽的系統獲實用新型專利,在《水泥》、《中國水泥》等行業權威刊物上發表了《利用水泥窯處置垃圾焚燒飛灰和市政污泥技術》等多篇學術論文。
我們深信,基層職工中蘊藏的巨大聰明才智和創新智慧,必將通過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們堅信,匯聚著眾多技術骨干、青年人才的創新工作室,有能力影響和帶動全體職工發揮創新才智,秉承“三業并舉,整體推進”的發展戰略,努力打造“水泥生產研發基地,優秀人才培養基地,企業文化傳承基地”三個基地,早日實現“企業發展、職工富裕”和“三個翻番帶動一個翻番”的宏偉目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泥網無關,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dp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