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多項“世界第一”虎門二橋工程完成90%
英雄難過“虎門”關,經常往返珠江東西兩岸的廣東人,大都體驗過堵在虎門大橋上動不了的郁悶。春節期間,作為貫穿廣深莞交通咽喉的虎門大橋雙向日均車流達13.1萬車次。
這一困局很快將成為歷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重要過江通道——虎門二橋工程進度已完成超過90%,預計將于5月1日之前建成通車,設計日均標準車流量達10萬車次,將有效緩解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改善珠江東西兩岸交通運輸條件,促進珠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發展。
全長12.89km的虎門二橋工程位于珠三角核心區域,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廣州和東莞的重要過江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虎門二橋上游距珠江黃埔大橋約20公里,下游距虎門大橋約10公里,全線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為100公里每小時。
虎門二橋建成通車后,從廣州到東莞的路程將縮短10公里,車程約節省半小時,運輸成本也將大幅降低,促進珠三角之間人流、物流等經濟發展要素的快速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虎門二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創造多項“世界第一”。據介紹,該工程主線均采用橋梁方式,設置跨江特大橋兩座。兩座超千米級特大跨度懸索橋同時建設屬世界首次,其中坭洲水道橋1688米跨徑為世界第二,位居鋼箱梁懸索橋世界第一;90米錨碇地下連續墻基礎直徑為世界第一;49.7米鋼箱梁寬度為世界第一。
在珠江口臺風多發、地質復雜、經濟發達的區域同步建造兩座超千米級特大跨度懸索橋,其工程組織與風險管控對項目管理是一項巨大挑戰。面對這樣的挑戰,虎門二橋自建設伊初,即以推動我國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為己任,明確了打造“安全耐久,環保節約,科技創新,至臻建設”的精品工程的目標,創魯班獎和詹天佑工程獎兩項大獎。
目前,隨著工程建設接近尾聲,建設各方在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多種探索,成果斐然。比如,成功完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地下連續墻橋梁基礎施工和橋梁史上最大規模的單次連續混凝土澆筑及質量控制;首次在公路行業中探索開發“基于互聯網+BIM技術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在項目管理中全面應用,實現了信息技術和工程建養技術的深度融合;成功研制1960MPa纜索鋼絲并大規模生產,促成我國橋用高強鋼絲生產技術躍居世界領先水平。
編輯:王琲建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