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管理豈能一切了之
2月20日山東省水泥行業協會向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上報提交了《關于承擔保民生任務熟料生產線落實秋冬季錯峰生產的相關建議》(下稱:建議),文中行業協會建議:超低排放、冬季供暖以及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的生產線不能豁免錯峰,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的企業則要補齊錯峰停產天數,總之就是兩個字:限產。
文件一出,業界嘩然!
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以山東水泥行業協會為代表的水泥行業依然陶醉在2018年嚴格落實“錯峰、協同”帶來的假象繁榮里面,開年的《建議》一文,對于“限產、錯峰”政策又做了加碼,而且很專業、有針對性的對之前幾個曾經鼓勵的節能減排技術做了限定,建議實現一刀切式的監管,以方便的環保監管,其實現“錯峰”限產的長期化,保持水泥價格高位的用意昭然。
不禁驚嘆,嚴重過剩的水泥行業,依然要堅持玩出“饑餓營銷”的效果,如此手段,就是小米也汗顏啊。
我們也理解行業協會的用意,其背后的邏輯不外乎有三點:
第一,大氣污染嚴重,各行業都在積極限產、停產配合政府調控,水泥行業作為廢氣排放大戶當然不能例外,行業協會出臺如此《建議》符合政府政策大義,這是賣乖。
第二,2018年水泥行業利潤空前大好,主要還是行業內組織的“協同、錯峰”執行做得好,各水泥企業要積極維護,不能因小我利益破壞大局,這是行業協會站在行業角度對各個會員單位負責的發聲,也是邀功。
第三,外界要求對水泥行業排放進行減排管理的呼聲一直未斷,行業協會雖然既無強制執行能力,也無實際行動能力,但壓力一直很大,不過此文一出,就足以表明刮骨療毒的決心,這是甩鍋。
對于《建議》,我們只能說,這次估計是拍到了馬腿上,既曲解了監管層的本意,也指導錯了方向。
大家都知道,本階段各行業“限產、錯峰”的所扯的虎皮就是霧霾,雖然霧霾的具體成因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點是得到共識的:霧霾是幾十年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問題的一個集中體現,目前處在問題已經嚴重到一個不得不解決而又沒有辦法很快解決的階段。主管部門采用這種嚴重干擾市場運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多行業共同“錯峰”的政策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是“無能”,絕非本意!筆者就不明白,以行業協會為代表的山東水泥人難道真就不能體諒環保監管部門出臺“錯峰、限產”這種極端政策那種備受煎熬、忍無可忍的情緒嗎?真以為這種謀虎皮扯大旗做成的“錯峰限產”帶來的巨額利潤政策是會被社會所長期容忍,會被監管層所長期容忍的?用利令智昏、目光短淺來形容真是最貼切不過了。
多行業不定期的“錯峰、限產”這種做法的惡果是非常明顯的,拿水泥行業來說,由于2018年“錯峰”政策,全行業生產線無論指標先進與否都需要嚴格執行,一方面導致全行業產能設備負荷率不足60%、造成了大量的資產浪費,另一方面,由于水泥缺貨市場價格暴漲,各行相關行業成本大幅上升、生存困難,同時也由于水泥利潤暴漲很多已經停產的僵尸水泥企業又重新復活,多年淘汰落后的成果付諸東流,讓人痛心??梢哉f“錯峰限產”、“協同”等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結構轉型的實際進程,危機拖后爆發威力會更大。
出去走走就知道,在我們周圍的嚴重污染絕對不只是霧霾(廢氣),還有更嚴峻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廢渣污染、垃圾圍城等數個方面,試問,如果這些問題也因為一些突發事件引爆,到了人們心理無法承受同時技術手段也不足的階段,到時候難道也采用大規模的“限產、錯峰”嗎?那樣,全國人民能做什么、吃什么?
相信監管層對于此也有較多感觸,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多次會議已經多次提到避免“一刀切”式的執行政策,鼓勵多采用新技術等。如此背景下出臺的建議文件進行如此 “專業”的查缺補漏,豈不是拍到馬腿上。
我們再回到這次《建議》所提針對的水泥協同處置、供暖以及超低排放企業的水泥生產線對于“錯峰”政策的 “鉆空子”的話題上。水泥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雖然會排放出大量的廢氣,但是同樣可以吃掉大量的固體廢物,包括污泥、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廢渣等,如果引導得力在整個產品周期內水泥生產完全是一個環保貢獻選手。在歐美,水泥行業已經承擔了50%以上的危險廢物處置,30%以上的垃圾衍生燃料的消耗,真正的環保貢獻行業!而我們國家雖然有著全世界60%以上水泥產能,但是真正接納處置社會廢物的量不足10%,《建議》一文中嚴格針對的漏網企業絕大部分都在這不足10%之中,他們大都是民營企業,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建議》一文能在以大型國企為主導的山東出現的原因。
水泥行業的真正的問題是“產能過剩”,當前最大的事情應當是探討怎樣實現穩妥有序有效的減少產能,市場競爭、轉并、淘汰落后等都是避免動蕩的有效手段?!板e峰”、“協同”等做法救不了水泥行業,霧霾減輕或者經濟壓力過大,“錯峰”必然會松動;“協同”雖是行業自救,但是沒有約束性,搞的出格還會迎來監管的打擊。只有通過積極采用新技術、推廣新應用始終站在行業競爭的有利位置才是最保險的。行業協會更多的提倡這類話題似乎才更加適合其定位。
發展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發展來解決。歐洲同樣也經歷了嚴重的大氣污染時期,最終也是通過嚴格立法、技術進步的手段得到了治理,我們目前在歐洲各國看到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富足的生活也是人家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得來的。越來越多的報道和文獻都在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總結,最終我們也是發現即便是有歐美國家的經驗做借鑒,但是那些該走的路、該跨的坑我們一個也不可能躲得過去,該承擔的還必須得親自承擔。我們的政府、行業以及企業還是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治理觀,只有通過不懈努力、技術進步得來的綠水青山才是真正的、踏實的金山銀山。
編輯:王琲建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