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脫硝:標準、技術、政策支持、企業主動缺一不可
在由中國水泥網主辦的“2012第二屆中國水泥脫硝研討會”上杭州市環境保護局污控處主任應巍做了題為“水泥脫硝技術及杭州政策激勵”報告。報告的震憾力之大,出乎水泥業內人士的意外。盡管在這幾天之前,中國水泥網刊登了記者采訪了江蘇科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學功的專稿,披露了杭州市關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為150mg/Nm3,水泥業內對此既驚訝又存疑,可能會這么嚴嗎!但在杭州市環保局應巍在會上演講后,不能也不會再有疑問了。
杭州市為省會城市、又是重點旅游城市,按《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應當列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防治重點體現在對環境質量要求更嚴格,更嚴格就是體現在執行比一般更為嚴格的標準。
前段時間業內還在為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應設定在什么基準上眾說紛云。似乎在500~400 mg/Nm3的意見居多。從現行標準800mg/Nm3降到500~400mg/Nm3,相當于下降了37~50%,下降幅度也不算小。但按杭州執行的標準,則足足下降了87.5%,何況世界上要求最嚴的德國執行的標準是200mg/Nm3。
按《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省人民政府對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排放標準的地方排放標準。杭州市按照省政府下達的減排指標,實施《杭州市燃煤電廠熱電和水泥熟料脫硝工程實施計劃》制定了150mg/Nm3氮氧化物的地方排放標準。
按《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排放標準。因此,地處杭州市地域內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應該執行150mg/Nm3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
要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必須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撐。杭州市環保部門確實做足了功課。從爐內NOx控制技術和爐外技術兩方面著手。對爐內控制技術業內意見比較一致。而對爐外技術,業內確還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杭州市環保部門則從投資高低、設備配備、氨逃逸率、脫硝效率、設備運行穩定性,即脫硝效率穩定程度、催化劑中毒可能性、熟料生產線規模大小對脫硝效率和穩定程度的影響、脫硝運行成本高低、脫硝劑的價格和供應狀況、脫硝系統的控制、脫硝所用設備、元器件、儀表的選用、現有從事脫硝公司的資質和業績等方面進行比較,最終選定SCR技術。
據高長明先生調研,SNCR系統自上世紀80年代末首次應用于水泥廠脫硝以來,至今正規投運的約有70余套,占全球投產水泥窯總數的2%。至于SCR系統在全球已采用僅2套。因此,雖已對SCR技術做了系統的調查,但畢竟主要是基于電廠的應用實踐。建議在水泥熟料生產線上采用SCR技術時,宜考慮由點及面的步驟,不宜過快鋪開。
有了技術支撐后,就是實施的問題。說到底是投入資金的籌措。在這點上,杭州市政府為全國做出了榜樣,或者說具有標桿作用。即使其他地區執行較為寬松標準,但作為地方政府在對水泥企業脫硝上給予政策的支持應該是一致的。杭州市市級財政按項目總投資額的30%進行補助;各區、縣(市)財政配套補助不少于項目總投資額的40%;企業僅需籌措剩余的不超過30%的資金。為此,市財政要拿出2.3億元為市內燃煤電廠和水泥熟料企業及其他爐窯企業脫硝工程治理埋單。當然,對企業收取氮氧化物排污費的政策也是不可少的。
杭州市政府對脫硝工程的支持確實給力。作為國家環保部和工信部也應該從鼓勵各地脫硝出發,對積極“分子”出臺支持政策,沒有支持政策,則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氮氧化物減排的推進。
在標準、技術、政策支持都有了的條件下,水泥企業主動性就顯得十分重要。減排目標的實現最終落實在企業。為了環境的改善,減少一點利潤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在地方政府統一安排下,積極開展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按地方政府的治理時間表去努力實現。
杭州市政府在減排氮氧化物上確是“大手筆”,市政府治理計劃安排要在2013年前完成脫硝建設,推進力度之大也在全國前列,其方法是從標準、技術、政策支持、企業主動缺一不可的全面推進,對各地以及水泥行業有示范意義和頗具示范作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泥網無關,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