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陳學功:應對“最嚴”環保標準需要多管齊下
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我國氮氧化物排放將在“十二五”期間下降10%;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總理也強調將氮氧化物減排列為“十二五”期間重點解決項目。水泥行業作為繼電力、機動車之后的氮氧化物第三大排放源,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窯的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在800mg/Nm3,面對減排壓力,該標準可能會被收緊到300-400mg/Nm3,被譽為“水泥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標準”還未出臺就已經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最“嚴”之下,水泥行業如何實現“脫硝”?利潤被大幅擠壓下,企業如何應對?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水泥網理事、江蘇科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學功。
目前歐盟國家水泥企業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為500mg/Nm3(在無可替代燃料添加、無垃圾處置等情況下),而我國即將出臺的環保標準很可能高于歐盟,從現已出臺排放標準的一些省份來看,大幅收緊或成為不爭事實。“杭州市關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為150mg/Nm3,這對水泥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噸水泥成本將上升15-20元。即使杭州政府已經出臺了補貼政策,企業脫硝一次性投資70%由政府‘買單’,但是從長遠來看,應對如此之‘嚴’的環保標準,企業的運營成本依然很高”,對此,陳學功表示,應對史上“最嚴格”環保標準需要多管齊下。既要注重低氮燃燒,還要注重SNCR、SCR的靈活選擇,也要注重可替代燃料添加和生活垃圾、污泥的處置,只有“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更好的脫硝效果。
陳學功介紹說,作為科技成長型企業的江蘇科行,長期以來非常注重科技創新,尤其是對煙氣脫硝關鍵和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突破,以自主核心技術為基礎,先后承擔了多項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創造了一大批在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在水泥業除塵“正盛之時”,科行就已經開始了有關脫硝的技術儲備。在煙氣脫硝領域,科行人圍繞可替代燃料技術、低氮燃燒技術、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脫硝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技術、SNCR/ SCR聯合脫硝技術、尿素熱解和CFD模擬等多種節能減排技術,打造“脫兔100”完整技術鏈,為我國水泥行業打造節能減排低碳產業鏈開辟了一條綠色之路。
目前江蘇科行已經與眾多水泥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積極為水泥工業的“氮氧化物”減排做著自己的努力。在采訪中,陳學功也表示,“不是所有的水泥企業都需要上‘脫硝’,一些企業氮氧化物的初始排放濃度就可以達標”。據悉,北京太行前景水泥經過江蘇科行和日本太平洋水泥共同檢測,氮氧化物的初始排放濃度只有480mg/Nm3左右,低于北京現行標準500mg/Nm3。
同時,陳學功還強調,各脫硝技術的脫硝效率在30%-90%之間波動,根據不同的初始排放濃度,選擇合理的氨氮比,合理的噴槍位置,合理的噴射量、角度,合理的催化劑孔徑,才能達到最好脫硝效果。“盲目的追求脫硝效率而加大氨水的噴射量、催化劑的使用量,最后會導致運營成本過高,同時,氨逃逸率提高也將造成環境二次污染”, 陳學功表示。
事實上,達標排放兼顧經濟效益,對于水泥企業或許才是最好的減排方案。那么水泥企業如何才能“更經濟”減排?怎樣才能更好的“脫硝”?3月17日,由中國水泥網主辦的水泥行業脫硝盛會——“2012第二屆中國水泥脫硝研討會”將在杭州盛大召開,屆時,針對當前的緊迫形勢,行業領導、專家、學者將從產業政策研討、電力行業借鑒、技術裝備交流等多方面展開深入的探討,幫助水泥企業應對政策要求,更好地開展脫硝技術的實踐應用。江蘇科行也將帶來精彩報告和與會嘉賓分享、討論。
(中國水泥網,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