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1年水泥市場價格走勢淺析
一、全國市場回顧
2011年全年生產水泥20.6億噸,同比增長10.3%,中國水泥產量約占全球產量60%左右。從行業效益上看,截至2011年底行業利潤達1000億元,噸水泥平均凈利潤接近50元。總體來看,2011年我國水泥市場無論是利潤總額還是噸凈利潤,都是比較好的一年。
中國水泥行業在2011年取得超千億的利潤和較高的噸凈利潤,主要是由于水泥價格維持在高位和產量繼續放大所致。而價格較高主要依靠水泥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和保持較為良好、平衡的供需關系。
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中央政府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大大刺激了水泥需求,水泥產量隨著生產線的不斷投產逐年增加,而隨著4萬億投資的落幕,水泥產能在未來將有較大概率會供過于求。
表1:2011年全國水泥、熟料產量(億噸)
資料來源:中國水泥網
由于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很多生產線在09年開始審批逐步進入市場,而水泥生產線從設計到投產只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因此新增水泥生產線將在2011-2012兩年基本落地。在嚴控新增生產線和不斷淘汰落后產能的大背景下,2013年可能會是水泥供應的峰值狀態,再往后新增產能增速可能快速回落。
表2:2009年以來新增熟料生產線和產能
資料來源:中國水泥網
注:2011年數據由水泥協會公布
水泥行業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要想保持較高價格,必然要做到供需平衡。而在貨幣政策緊縮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要做到供需平衡,只能依靠節能停產。大企業通過節能限產,調節地區的供需狀態,使局部區域的價格形成較為理想的狀態,也是取得較高利潤的關鍵。各地區在2011雖然都有停窯限產,但是執行程度卻大有不同,在產能相對過剩的地方,如河南、河北、長三角等地區,實際停窯時間長;而在產能相對平衡的地區,如福建、東北地區等,停窯時間就相對較少。
由于產能的不斷放大,產量也跟隨需求不斷放大。根據圖1顯示,2011年前三個季度全國水泥平均價格都高于去年同期,只有在四季度,價格相對落后于去年同期。在生產成本提高有限的情況下,利潤大幅度增長似乎也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圖1:2009-2011年全年價格比較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另一個促使價格較高原因就是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如海螺在西北、西南的市場并購;中國建材成立的西南水泥;臺泥在貴州地區的收購;還有華潤在福建地區的強勢進入。這些大的并購事件背后,不僅是為了企業本身的擴張,還間接提高了市場集中度,調整了產業結構,使得行業的中長期盈利能力大大加強。
圖2:2011全國水泥熟料企業前十強(單位:萬噸/年)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二、各地區價格走勢
雖然2011年全國平均價格比2010年要高,但是各地區平均價格水平還是有所差異,從圖3中可以看出,東北、華東、中南地區相對較好,平均價格維持在400元/噸以上;而華北、西南、西北價格稍遜一籌,全年平均價格在400元/噸以下。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1.區域內市場集中度高低水平;2.區域內新增產能釋放多少;3.區域內需求量增長狀況。由于各個地區有各自的實際情況,因此將在后面地區篇幅中詳細回顧和解析2011年區域市場的市場情況。
圖3: 全國各區域價格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Page]東北區域
東北是2011年價格最穩定的區域,由于天氣因素,東北地區開工時間較華東、中南地區要少將近4個月,所以價格前低后高,再回落屬于正常的現象。
圖4: 東北各省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進入3月中旬的開工期后,東北三省的水泥價格開始啟動,一路上漲,在夏季開工高峰時期,達到一個峰值,隨后穩定了一段時間后,在工程逐漸走向尾聲時期,開始緩慢下降。三個省份總體趨勢大致相同,但是由于產能和需求情況不同,導致一些差異。全年東北地區價格保持高位就是因為以下三點:
1.東北區域目前市場集中度在不斷提高
在吉林省目前水泥產業的布局是:亞泰、北方、冀東三大團體形成了“三分天下”局面。
黑龍江水泥行業已經形成了亞泰、北方為主的水泥勢力,北方水泥在收購賓州水泥后,已經趕超亞泰,成為黑龍江最大的熟料、水泥生產企業。
相對于以上兩個省,遼寧省競爭局勢稍顯復雜,集中度相對上述兩省較低。在市場上,包括天瑞、山水、冀東、亞泰、北方等五六家搶灘遼寧市場,同時還有臺泥、小野田水泥等在市場上參與競爭。
隨著大企業東北戰略的不斷深化,東北地區集中度也會隨著時間不斷增加。
2.東北地區2011年新增產能較少
東北地區近三年新增產能比較少,2009年東北地區新增熟料產能1080萬噸左右,2010年新增熟料產能則為1120萬噸左右,2011年新增熟料產能減少為542.5萬噸左右。
在2011年,東北地區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共涉及110家企業,涉及產能2283.6萬噸,其中粉磨能力淘汰1500萬噸左右。2011年東北地區淘汰的產能比較多,占到東北總產量的18.3%。
表3:2011年東北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和新增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在供給端——水泥產能不斷做減法的背景下,對東北地區水泥價格在高位穩定給予了較為正面的支持。
3.東北區域政策擴張水泥需求
2011年前三季度,東北三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433億元,同比增長30.9%(同期全國為24.9%),其中遼、吉、黑三省分別完成13700、5820、3913億元,同比增長30.7%、 30.5%、33%。民間投資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吉、黑兩省民間投資占總投資比重達到71.4%和50.5%。
遼寧省落實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和遼西北三大區域發展戰略。提出各區域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研究提出空間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和產業布局。
吉林著力推進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積極提升吉林省經濟外向度。尋求沿邊開放的突破,力圖破解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瓶頸問題,促進圖們江開發取得新突破新進展。
黑龍江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問題,進一步提升哈爾濱中心城市地位,構建哈爾濱都市圈。同時,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建設有龍江特色的“場縣共建”模式,同時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提升縣域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從以上三省的經濟政策和經濟數據上,我們不難看出東北地區需求的增長對于水泥價格穩定在高位是一大助力。
在東北地區由于政策支持、經濟擴張帶來的需求增長和供給端水泥產能不斷做減法的狀況以及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背景,讓東北地區的水泥價格持續穩定在較高的位置上,讓水泥生產企業取得較好的利潤。
[Page]華北區域
華北是2011年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的一個區域,由于經濟放緩和水泥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華北地區價格前高后低,在4、5月份達到峰值后,開始不斷回落,均價回落至400元/噸以下。
圖5: 華北各省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進入3月以后,由于開工情況良好,華北地區開始有所提價,但是由于通脹上升的影響,政策開始緊縮,隨即工程建設開始緩建,水泥需求也開始放緩,在4月份形成峰值后,水泥價格就開始一路下降。表現較為明顯的就是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而河南和山西兩個省份全年都呈現下降趨勢,由于產能擴張較快,市場上供大于求,導致全年價格水平不斷下滑。
1.華北區域目前市場集中度分化較大
在北京市由于金隅集團的強勢整合,在吞并拉法基的一些產能過后,在北京形成一股獨大的形勢。
天津市和河北省由于冀東水泥和金隅集團在近年來的不斷擴張,導致兩大巨頭企業控制了區域內超過60%的產能。
河南地區主要競爭者為天瑞集團、中聯水泥和同力水泥,三者在2011年年底時期大概占到全省水泥產量的56%左右。
山西地區是大企業不斷介入的一個省份,華潤、山水、冀東、金隅都參與其中,目前華潤的布局暫時領先于其他企業,但是由于各大企業實力都不俗,未來發展趨勢存在較大變數。
內蒙古地區基本以中聯、蒙西、冀東和山水為主,由于內蒙古落后產能較多,其他企業新進入替代原有產能也未嘗不可能,因此格局可能也會有所變化。
2.華北區域新增產能仍然較大
華北區域新增熟料產能主要體現在河北、山西、內蒙古地區。山西、內蒙古地區由于落后產能較多和較低的原材料價格吸引眾多大企業進入布局,正是眾多企業的紛紛進入,導致了這兩個區域的產能嚴重過剩。例如2010年-2011年山西在建的生產線有25條,新增熟料產能2936萬噸,是已投產新型干法熟料產能之和的1.3倍。到2012年,僅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就會是水泥需求的170%,水泥供應將嚴重過剩。
而河北地區主要是由一些小的生產企業投產所致,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主要是更替了部分地區的落后產能。
華北區域淘汰落后產能還是相當多的,按照表4上的數量計算,共淘汰落后產能5200萬噸,但是至少一半屬于粉磨落后產能,另外河北地區由于2010年超額完成了淘汰任務,所以今年實際淘汰量也將少于公布數量。因此在華北區域新增產能的不斷進入,使得華北區域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態難以改觀。
表4:2011年華北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和新增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3.華北區域水泥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由于華北區域的產能過剩矛盾非常突出,在需求增長的情況下可能會減緩矛盾的激化,但是由于6月份以后通脹壓力帶來的貨幣政策緊縮,導致下游需求減少較快,水泥供需矛盾開始激化。
但是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化,還是解決了部分產能增長所帶來的需求問題。特別是華北地區兩個經濟帶的政策支持建設和《興邊富民行動規劃》,使得華北地區在6月份以后不斷的主動和被動停窯限產的基礎上,基本達到了供需平衡。
京津冀經濟圈:北京將加強與鄰近省市產業布局的統籌,與天津、河北鄰近城市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以物流服務業為紐帶,以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為軸,實現京津冀產業發展的區域合作。
中原崛起:中原經濟區位于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和京哈京廣通道縱軸的交會處,包括河南省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區。中原經濟區也將更好地和沿海銜接,與西部銜接,有利于國家整個區域發展的協調。
雖然華北經濟政策不落后于其他地區,但是由于本身水泥產能較大,超過其經濟發展需求,所以價格在2011年不斷下降也是理所當然的。
[Page]華東區域
華東是2011年價格較好的一個區域,雖然由于經濟放緩價格有所調整,但是從整年度來看,華東地區的價格水平在全國還是比較好的。另外“中國水泥看華東,華東水泥看上海”也足以說明了長三角和華東地區在全國水泥行業心目中是一個多么重要的區域。
圖6: 華東各省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進入1月以后,由于遇到春節因素,工程開工減少,隨著假期的過去,從4月份到8月份,華東地區的價格開始形成峰值,直至9月前后,由于上海地區水泥價格的下降,帶動華東地區的水泥價格整體水平開始下滑。但是隨后由于旺季停窯限產,華東水泥價格在四季度基本穩定。安徽和福建是兩個波動幅度較大的省份,都是由于新增產能的沖擊所致,海螺在安徽地區的萬噸線投產不僅影響本省價格,還影響了長三角地區的水泥價格,而福建由于華潤的強勢進入和新增產能不斷投產,使得價格也承受較大壓力。
1.華東區域目前市場集中度較高
在華東地區,不得不提起海螺,華東基本各區域都有其生產線和粉磨站布局,可以說,華東地區就是海螺的大本營。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說中國建材,中聯水泥和南方水泥在這華東區域內所造成的影響力也是無可比擬的。
在上海市目前以海螺和南方各占1/3,目前集中度較高。
山東地區目前由山水和中聯兩家企業為主,兩大巨頭占到山東總產量的70%左右。
安徽地區隨著海螺兩條萬噸線的投產,海螺在安徽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上升,應該能占到65%以上。
江西地區海螺、南方、亞東水泥和江西萬年青為主要競爭者,格局稍顯復雜。
浙江地區南方、海螺、紅獅三分天下的形勢從2009年以后就沒有改變。
江蘇地區和福建地區集中度較為分散,多家企業在市場上競合。江蘇市場主要由海螺、中聯、金峰、中材天山、南方和臺泥等。而福建地區主要由于華潤的進入改變了格局,紅獅、金牛、福建水泥,都是市場較為有實力的競爭者,其他還有龍巖地區的本地民營企業參與其中。
2.華東區域新增產能仍然較大
華東區域新增熟料產能主要體現在安徽、福建和山東地區。安徽和山東地區由于水泥大企業繼續擴張,導致熟料生產線在2011年繼續增長,從而兩大區域的水泥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繼續增長。
而福建地區,由于落后產能較多,大企業的進入新建,剛好可以替代一些落后產能退出市場。但是由于新建速度快于淘汰的速度,因此福建水泥也開始出現局部過剩的局面。
華東區域淘汰落后產能較少,按照表5上的數量計算,共淘汰落后產能3332萬噸,由于華東地區落后熟料產能較少,基本以淘汰粉磨設備為主。而新增熟料產能仍然高達4603.5萬噸,供應壓力的不斷增加,需求增長的乏力是未來華東地區最大的矛盾。
表5:2011年華東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和新增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3.華東區域依靠節能限產調節供需
由于華東區域的產能過剩矛盾還是較為突出的,但是從圖5中可以發現,在全國其他區域受到經濟放緩的影響下,華東地區水泥價格仍然還是保持較為平穩的走勢,而這歸功于華東各地區主要龍頭企業的主動節能限產,調節了供需之間的矛盾,以需定產,才實現價格高位的結果。
長三角地區是目前中國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空間格局。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水平,推進城鎮化建設。
另外福建的海西政策也是華東地區比較重要的政策之一。目前規劃的海西經濟區,包括了福建全省、浙江南部、廣東東北部、江西東部。北接長三角經濟區,南瀕珠三角經濟區,在這兩個全國最發達的經濟區之間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海峽西岸建設既是一項經濟戰略,也是一項政治戰略。
雖然未來華東地區的經濟建設不會像“十五時期”或者“十一五時期”那么快了,但是由于發展較早,水泥需求總量仍然較大。但是在水泥供給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市場供大于求仍不可避免,但是通過經驗和教訓,華東地區水泥大企業通過自發的主動停窯限產,使生產線運轉率降到了70%-80%,解決了供需之間不平衡的矛盾,以需定產,穩定價格。
[Page]西北區域
西北是2010年水泥生產線建設最多的區域,但是2011年卻是價格比較低迷的區域之一,由于大量的熟料產能投產,供需平衡被打破,再加上經濟的放緩,資金的缺乏,導致西北水泥需求缺乏增量。
圖7: 西北各省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新疆水泥價格一枝獨秀,在4月份創造峰值后,價格在經濟放緩的影響下,回落幅度也非常大。而陜、甘、寧、青四個省份價格逐月走低,主要還是因為新增產能的影響,再加上政策引發的需求沒有如期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北地區由于天氣因素,也要開始施行冬季銷售,因此價格在最后兩個月變成全年的一個低點。
1.西北區域目前市場集中度較高
在甘肅和寧夏省,中材集團是絕對的領導者,分別市場占有率達到40%和60%,并且伴隨著不斷的并購和新建產能的不斷達產,市場占有率將不斷提升。
青海主要是祁連山、金圓和鹽湖化工,因為青海地域較廣,但是經濟總量較小,因此主要集中在省會西寧附近。
陜西也是目前集中度較高的地區,在海螺收購了眾喜之后,陜西四大企業--堯柏水泥、冀東水泥、海螺水泥、陜西聲威的產能占有率在目前能達到80%左右。
新疆原來主要還是由兩家企業為主,一個是中材天山,一個是青松建化,但是由于新進入的企業較多,所以集中度在不斷下降。
2.西北地區2011年新增產能較多
西北地區主要新增產能集中在陜西和新疆,新疆由于2010年前后大企業不斷進入,導致產能從11年開始急速增長。而陜西由于前期的過度擴張,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態已經成為定局,新增產能的不斷進入加劇了供需的矛盾。
西北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相對的落后產能也不是太多,由于新增產能基本都是新型干法線,所以總體上產能是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
在2011年,西北地區淘汰落后水泥產能645.2萬噸,新增熟料產能2743.5萬噸,大大超過淘汰的總量,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西北地區供需矛盾將會更加突出。
表6:2011年西北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和新增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3.西北區域依靠政策提升水泥需求
從圖8中,可以明顯的看出西北的五個省份都是屬于中央投資拉動型的省份。6月份以后全國范圍的信貸緊縮政策使得西北地區的水泥需求受到較大影響。根據中國水泥網的“西北行”調研所知,今年西部大開發的實際到位資金比規劃的要少很多,因此需求減少下所導致的價格不斷下調也是理所當然的。
圖8:中央投資占到西北各地區總投資的比例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西部大開發: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關中-天水經濟開發區和以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為核心的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區,不一而足。2010年7月5日至6日,國務院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明確,要在西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以推動西北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2010年7月27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稅總局三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對西部地區稅收實行優惠政策,以進一步支持西部大開發。
應該說西北地區目前水泥需求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如城鎮化建設,交通網的建立等等都對未來水泥需求造成正面的影響,但是未來壞的因素也存在,就是依賴政策性的投資較多,因此存在的風險也較多。
[Page]中南區域
中南區域也是2011年價格較為穩定的區域,由于地處中原和珠江三角洲,雖然受到國家的調控政策影響,但是由于經濟較為發達,民間資金較為充裕,所以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圖9: 中南各省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各省價格走勢各不相同,海南價格較為突出,一直高高在上,雖然受到一定經濟放緩的影響,但是全年價格走勢仍然較為平穩。兩廣在7月份受到西江缺水引發電荒的影響下,價格開始一路走高,但是由于需求的放緩,價格仍然在四季度開始回落。兩湖區域在前兩個季度由于開工順利進行而價格上揚,隨后在7月紛紛達到峰值,并在未來的幾個月價格不斷走低。
1.中南區域市場集中度在不斷提高
廣東廣西兩省,海螺、華潤、臺泥成為主要競爭者,三家企業可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其他例如塔牌水泥也是較為有力的區域競爭者。
海南由于產能較少,華潤和華盛天涯占據著海南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湖南省水泥集中度也尚可,主要由海螺和南方主導市場,中材、華新和本地企業參與市場競合。
湖北省主要是華新水泥、亞東水泥、葛洲壩和一些本地企業參與競爭,產能前10的企業大致占到市場份額的70%以上。雖然湖北地區競爭對手較多,但是通過不斷的整合,市場秩序也開始逐漸好轉。
2.中南地區2011年新增產能較多
湖南和兩廣地區是產能增加的重頭區域,而湖北今年基本沒有投產生產線。由于大企業產能不斷投產,因此湖南和兩廣區域的市場集中度近一步提升,而湖北省保持原有的格局。中南區域由于發展較早,產能也較為過剩,但是大企業不斷提升集中度以后,主動停窯限產也較好的控制了供需關系。
在2011年,中南地區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共涉及1462.5萬噸,但是新增的熟料產能為3245.7萬噸。新增總量遠遠大于淘汰量,中南地區2012年供需的壓力也比較大。
表7:2011年中南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和新增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3.中南區域供需平衡保持較好
中南區域的產能過剩矛盾在逐年增長,但是從圖8中可以發現,在全國區域受到經濟放緩的影響下,中南區域在受到限電的影響后,價格仍然有所上漲,所以中南區域整體的消費需求還是非常不錯的。這歸功于珠江三角洲的較早發展和中部崛起的政策實施。
珠三角地區也是目前中國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珠三角地區以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并將與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促進珠三角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珠三角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深化改革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及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另外武漢城市圈將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之一。廣西北部灣也是重點的增長極之一。這些經濟政策和區域規劃,將大大推動中南區域交通、物流和基礎建設的投資,增加對水泥的需求。
中南區域在水泥供給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市場供大于求不可避免,但是由于大企業的不斷介入,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大企業通過自發的主動停窯限產,使生產線運轉率降到了合理水平,解決了供需之間不平衡的矛盾,以需定產,穩定價格。
[Page]西南區域
西南區域是目前較為混亂的區域,由于“西部大開發”和“5.12”地震,企業過度布局的亂象已經成為現實,產能過剩,需求不濟,大企業的并購成為西南地區2011年的主線。
圖10: 西南各省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上圖,可以看到,西南地區水泥價格除了貴州省在8月前后的強制限電,導致價格飆升外后再回落以外,其他省份基本是一路下降的。雖然大企業開始整合西南水泥從6月份就開始了,但是大規模的動作基本在四季度,所以四季度四川、重慶和云南的價格也較為平穩,甚至還有所上漲。
1.西南區域目前市場集中度較低
2009年到2010年,西南市場集中度由于新投放產能較多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但是2011年由于中國建材西南水泥的成立,海螺在西南的收購以及臺泥、華潤在西南地區的不斷擴張,導致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是整體集中度仍然較低。
四川目前由于中國建材的整合,市場集中度略有提升,主要競爭對手有峨勝水泥、西南水泥、拉法基瑞安、臺泥和海螺水泥,其他本地民營企業也充斥其中。
重慶2011年由于中國建材的進入和東方希望的投產,主要競爭格局發生了點改變,西南水泥、東方希望、拉法基和海螺成為主要的競爭者。
云南由于地處偏遠,山高路遠,概括云南水泥行業的市場分布,“散而小”就是最好的要點,因此水泥集中度也非常低,拉法基、昆鋼和華新雖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都比較分散。
貴州由于新建也較多,所以目前競爭者也較多,海螺、臺泥、拉法基是主要三家較有實力的企業。
圖11:2009-2010西南市場集中度情況(CR3)
資料來源:中國水泥網
2.西南地區2011年新增產能較多
自2009年起,西南地區大量新增產能開始釋放,區域產能過剩情況比較嚴重,集中度進一步走低,競爭壓力不斷增大,使得水泥價格一跌再跌。據不完全統計,西南地區己建成的的產能有3.7億噸,在建和擬建產能約有1億噸,全部投產后,西南水泥產能將超過4億噸。
在2011年,西南地區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共涉及產能2403.1萬噸,而新增熟料產能達到4792.6萬噸,增量甚至比華東地區還要多,而淘汰量卻只有華東的2/3。鑒于西南本身需求量就不大,產能的繼續大幅度投放,給予市場的供給壓力將非常大。
表8:2011年西南地區淘汰落后產能和新增產能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3.西南區域需求潛力巨大
擁有西南重鎮成都和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的西南區域,在政策扶持力度上也會將達到新的高度,西南區域至少是一個可以值得期待的經濟發展區域。
成渝經濟圈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的經濟體。成渝經濟圈將加快整合成渝地區,使成都、重慶兩大增長極轉化整合成一條巨大的增長軸,并使此增長軸具有兩個單增長極所不具有的功能,使成渝迅速成為中國西部高速城市化地區、經濟活躍地區和帶動周邊經濟健康發展的地區。
云南“橋頭堡”戰略:國家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云南省推進興邊富民工程,建設繁榮穩定和諧邊疆,努力把云南打造成我國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西南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西南地區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優勢,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受地形、地貌、天災等種種因素的制約,西南的經濟并沒有得到大跨步的發展,但是水泥產能卻在不斷增長。因此西南水泥的供需矛盾還是比較激烈的。
隨著大企業進入和深化“華東經驗”,西南地區有望走出低谷,慢慢成為一個供需平衡的區域。
2011年水泥行業上半年表現很好,需求超預期,價格高企;但下半年CPI高企,資金緊縮、保障房縮水、重點工程緩建、停建等背景,導致需求和價格開始雙降。但是2011年水泥工業的利潤、毛利率和產品價格仍然是大幅上升的,全年的表現依然非常強勁。假如2012年,假如國內外經濟形勢沒有出現大的波動,水泥需求總量還將保持較高的水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水泥網無關,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yzy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