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水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專題研討暨技術交流大會
傳統水泥生產存在著非常突出的問題:燒成溫度高、能源消耗高、資源消耗大,CO2和SO2及NOX排放量大,環境污染嚴重。而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也不是無止境的,水泥工業的發展最終將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制約。隨著水泥工業技術進步,特別是近10余年,西方發達國家的水泥生產正在逐步實現由傳統水泥企業向環保補償型綠色企業、可持續發展型企業的戰略轉型,其對環境的影響已由無節制排放污染物發展到不僅對自身產生的污染物盡量回收利用,而且正在不斷地擴大利廢功能,不僅保證水泥工業廢料、廢渣、廢水的最低排放,而且還開發再生能源從而大幅降低溫室氣體CO2的排放并進一步降低能耗,使被一些發達國家視為“夕陽工業”的水泥工業變為新經濟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我國是世界水泥生產大國,卻并非強國。雖然2003年我國水泥產量達8.47億噸,超過世界水泥總產量的1/3。但由于工藝落后的立窯水泥在數量上仍占有絕對優勢,落后的生產方式普遍存在,巨大的產量增幅使水泥工業的資源和能源消耗量猛增,水泥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粉塵和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嚴重。隨著“控制總量、優化產業結構”方針的實施,我國已經淘汰了一批生產方式落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小型水泥企業,興建了一批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近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廠,這批水泥企業在低品位原燃料利用和降低熱耗和電耗方面顯示了傳統水泥生產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我國水泥工業原燃材料依靠天然資源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據調查目前我國水泥生產所需原料80%以上、燃料幾乎100%來自于天然資源,這些天然資源和能源是自然界難以再生的。我國目前已探明的石灰石可開采儲量不足50年,煤炭可開采儲量也僅百年,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資源,開發并利用各種工業廢渣及城市垃圾替代水泥生產所需的原燃材料,使我國水泥工業走循環經濟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必須面對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水泥產業》雜志編輯部、全國水泥科技情報信息網主辦的“首屆水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專題研討暨技術交流大會定于2004年9月2日在北京召開,主辦者希望通過本次會議為從事水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的科研單位、設備制造商、生產應用企業及相關管理部門構筑一個交流信息、研討技術、勾通渠道、開拓市場的平臺。以幫助水泥企業更好地認識和適應我國水泥工業中長期發展形勢的要求并及時掌握我國最新的相關產業政策,了解國內外水泥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的技術發展方向及最新的科研開發成果。
一、主要內容:
(一)聘請(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水泥》雜志總編喬齡山作“水泥廠利用廢棄物的有關問題”的主題發言(包括國內外有關法規及研究成果、微量元素在水泥回轉窯中的狀態、特性、有害氣體與放射性污染、對水泥廠環境相容性的評價、水泥廠利用廢棄物的基本準則)。
(二)聘請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環保所的專家宣貫重新修訂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內容包括:1、修訂現行《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必要性;2、標準修訂的總體思路;3、新標準簡介;4、目前我國水泥工業除塵設備現狀分析;5、袋除塵器適應新標準的技術要求;6、機立窯企業如何采用袋除塵器達標;7、袋除塵器技術發展及應用趨勢介紹)。
(三)邀請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公司的專家介紹該公司近期通過國家驗收的從“水泥窯尾廢氣中提純二氧化碳氣體生產工業級和食品級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項目(該項目破解了世界級科研難題,通過提取水泥窯尾廢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生產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產品-—一次性醫用設備、餐具、食品包裝袋等。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保護環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加就業崗位、解決二氧化碳對大氣的污染和白色垃圾污染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四)邀請北京真然綠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介紹“高性能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技術(該公司核心技術生產的高性能礦渣水泥礦渣摻量可達70%以上,且早期強度高、強度增速快、后期強度持續增長,抗折性能突出,抗折強度在10兆帕以上。由于減少了熟料用量,使產品價格與同標號水泥相同,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
(五)邀請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水泥廠的專家介紹“利用生產化肥的副產品磷石膏生產硫酸聯產水泥技術”(該項技術采用半水流程、一級混磨、干法煅燒、一轉一吸工藝,經原料均化、烘干脫水、生料制備、熟料燒成、窯氣制酸和水泥磨制六個過程,制得硫酸和水泥。適用于綜合治理高濃度磷復肥工業排放的磷石膏廢渣、煙氣脫硫排放的石膏廢渣及原鹽生產排放的鹽石膏,在有上述資源的地區的水泥企業采用該項技術既可保護環境又能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聘請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并邀請有實際應用經驗的水泥企業研討、交流“用替代燃料(工業及城市廢棄可燃物)燒水泥的技術與經驗”;
(七)聘請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的專家作“礦渣微粉及生產工藝選擇”的主題發言(1、礦渣微粉生產現狀、2、標準及性能、3、礦渣微粉生產工藝:立式磨、球磨機、輥壓機終粉磨、輥壓機+球磨機聯合粉磨、振動磨等生產工藝的比較與選擇;4、礦渣微粉的綜合利用)。
(八)聘請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院水泥所的專家作“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鋼渣、硫酸渣、磷渣、脫磷石膏及其它廢渣、廢石、費土生產水泥及其它建材制品的技術介紹(包括:1、用粉煤灰或煤矸石全代粘土燒42.5#以上水泥;2、用粉煤灰燒快硬早強水泥,生產彩色水泥及彩色地面磚;3、用煤矸石燒噴射水泥;4、免燒粉煤灰水泥;5、用磷石膏、粉煤灰和煤矸石燒貝利特水泥;6、利用水泥廠原有設備生產外加劑等20項利用廢棄物生產水泥及新型墻材的實用成熟技術,其廢渣摻量可達50%以上)。
二、參會對象:
國內各水泥科研設計院所的專家、技術研究人員、各水泥企業總經理(廠長)、技術廠長、總工程師、技術科長等。
三、會議時間安排:
1、會議時間:2004年9月2日—5日,9月2日報到,3日—5日開會
2、會議地點:北京石景山區高井聯勤部后勤大院58樓聯勤招待所
3、前往路線:①由北京西客站乘747路公共汽車到高井站下,進北京軍區聯勤部后勤大院58號樓聯勤招待所;
②由北京站乘地鐵到蘋果園站換乘746路公共汽車至終點站下車即到(終點站在聯勤招待所樓前);
四、收費及報名方法:
1、每位參會代表收會務費960元(包括聽課費、資料費、會務費等)會議期間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2、設備制造企業參加會議需另交贊助費1000元(不發言),發言者交2000元,大會主辦方將為其安排時間介紹技術及產品。
3、報名方法:參加會議的代表請填好“會議回執”,加蓋公章后于2004年9月1日前郵寄或傳真到會議籌備組。
聯系單位:(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859信箱)
聯系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管莊 郵政編碼:100024
聯 系 人:汪海濱 電話/傳真:010—51164626 手 機:13651116215
(國家)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 《水泥產業》雜志編輯部
全國建筑材料工業水泥專業情報信息(總)網 全國建筑材料工業水泥專業情報信息網華北西北分網
編輯:xuchong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