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淮安市散裝水泥“十一五”發展規劃

      發展散裝水泥是一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經濟、技術措施,對促進水泥生產、流通、使用領域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方針要求,根據國家發展散裝水泥相關政策和《江蘇省散裝水泥“十一五”發展規劃》,特制定《淮安市散裝水泥“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十五”發展回顧

    “十五”期間是全市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實現跨越式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十五”期間,全市散裝水泥事業在省散辦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超額完成“十五”各項目標任務,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一)散裝水泥實現跨越發展,綜合配套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五”期間,全市累計發展散裝水泥278.5萬噸,比“九五”期間增長了近8倍,凈增量超過240萬噸;2005年全市發展散裝水泥135萬噸,發散率達58.5%,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十五”期間,全社會對散裝水泥發、運、儲、用等環節的設施設備投入大量資金,現有散裝水泥專用汽車67輛,散裝水泥流動罐296只,新增綜合發散能力140萬噸,“十五”末,全市已形成綜合發散能力240萬噸,為“九五”末的2.4倍。

    (二)節能降耗成果顯著,取得了巨大的綜合社會效益。“十五”期間,散裝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發展散裝水泥278.5萬噸,節約包裝用紙1.67萬噸,節約木材9.19萬立方米,減少水泥損耗12.5萬噸,節電205.36萬千瓦小時,降低工程造價5570萬元,降低粉塵排放1.16萬噸;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205.6萬立方米,節約水泥6.58萬噸,節省水泥包裝費用359.8萬元,節省場地租用費678.48萬元和現場臨時水電及設施費822.4萬元。創綜合經濟效益11608.18萬元。與此同時,促進了建筑施工管理現代化和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改善了勞動條件,保護了勞動者身心健康,為實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三)商品混凝土發展迅猛,市區全面實現“禁現”目標,縣城“禁現”工作全面啟動。“十五”期間,我市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7家,擁有商品混凝土攪拌車86輛、固定泵11臺、汽車泵11輛,生產能力由60萬立方米發展到340萬立方米,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從最初的幾萬立方米到2005年的67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使用率達90%,位居全省前列。我市的“禁現”工作在2004年省經貿委和省建設廳組織的對省轄市“禁現”工作驗收中得到了省專家組的肯定和表揚。楚州區、淮陰區、金湖縣、洪澤縣“禁現”工作已全面啟動。經多次與區縣政府分管領導、區縣建設主管部門協調,2004年上半年楚州、淮陰兩區均成立了散裝水泥辦公室并配備了專職人員,楚州區、淮陰區、金湖縣均以區縣政府名義出臺了“禁現”文件,文件對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禁現”的具體時間、“禁現”的范圍以及保證“禁現”工作的具體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

    (四)狠抓質量管理,嚴查“三無”產品。

    1、每季度組織建工、質監、檢測等部門對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的材料采購、試驗室、生產工藝控制、運輸、銷售、服務、實物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核評定,采取現場考查、實物抽檢、走訪客戶,并針對夏季、嚴冬不同的季節,有重點開展質量巡檢活動,大大減少了因商品混凝土質量原因導致的工程質量問題。散裝水泥質量管理嚴格執行先檢驗合格再打入散裝水泥庫,確保散裝水泥出廠合格率。

    2、行政執法人員嚴查“三無”產品,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未取得省建設廳頒發的《企業資質等級證書》和市建設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不得向社會供應商品混凝土。

    (五)大力抓好商品混凝土市場的宏觀調控。依據市政府協調會紀要的精神,要求商品混凝土企業不再作為招商引資項目,發改委一律不予立項,工商部門不再辦理營業執照,建設局不再發放生產許可證和資質等級證書。市散辦還專門制訂了商品混凝土產業發展規劃,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市場需求,合理、有序地建立供應網點,始終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防止出現行業壟斷。

    (六)培植新的發散企業,大力開展農村發散網點建設。隨著淮安市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二期粉磨工程正式投產,全市形成了年生產450萬噸散裝水泥的能力,為我市全面禁止使用袋裝水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依據全市的發展散裝水泥思路,城市城區以商品混凝土為主,農村集鎮以廣布散裝水泥銷售網點為主,實現城區、農村同步發展。全市已先后在漣水、楚州區、淮陰區分別設立農村發散網點6個、5個、4個。設立散裝水泥中轉庫4座。

    (七)廣泛宣傳,提高了全社會對發展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重要意義的認識。“十五”期間,全市在《中國建材報·散裝水泥雙周刊》、《散裝水泥》雜志、“中國散裝水泥網”、《淮安電視臺》、《淮安有線電視臺》、《淮安廣播電臺》、《江蘇混凝土》、《淮安建設信息》等新聞媒體上進一步加大了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的宣傳工作力度,大力宣傳推廣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與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創建文明衛生環保城市,與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及實現建筑工地現代化施工的關系,提高了全社會對發展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

    二、存在問題

    1、發散政策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執法依據不強。

    2、專項資金征收狀況在少數地方不理想。

    3、部分縣(區)機構和人員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4、縣(區)工作開展不平衡。

    5、個別縣(區)主要領導對發散和“禁現”工作支持力度不夠。

    三、“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依據《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要求,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構建節約型社會、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生態淮安為目的;以政策法規建設為基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及商品砂漿的各項政策,依法開展各項工作;以市場為導向,加大對農村發散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發展散裝水泥步伐,提高水泥散裝率;加強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管理,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散裝水泥綜合配套能力;以科技為支撐,大力提高散裝水泥量,加快發展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漿,實現散裝水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抓好發展散裝水泥隊伍思想作風建設,凝心聚力,奮發有為,開拓創新。

    (二)“十一五”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散裝水泥總量: 2005年全市發展散裝水泥量為135萬
噸,到2010年,全市發展散裝水泥量達250萬噸,“十一五”期間累計發展散裝水泥890萬噸;

    水泥散裝率:2005年全市散裝率達55%,按年遞增5個百分點測算,2010年,全市水泥散裝率達80%,大中型水泥企業散裝率達到85%,市區所有建設工程全部使用散裝水泥,縣城城區、重點鎮、中心鎮建設工程散裝水泥使用率達80%,鄉鎮建房散裝水泥使用率達60%;

    綜合發散能力: 2005年全市綜合發散能力為240萬噸,按年遞增10%測算,2010年全市綜合發散能力達400萬噸;
商品混凝土:2005年全市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量為67萬立方米,按年遞增10%測算,到2010年全市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量為108萬立方米,市區所有建設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縣城城區、重點鎮、中心鎮建設工程商品混凝土使用率達80%,鄉鎮建房商品混凝土使用率達40%,“十一五”期間累計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420萬立方米;

    農村發展散裝水泥“達標縣”建設:洪澤縣、金湖縣分別在2007年、2008年達到江蘇省發散“達標縣”驗收標準,其余縣(區)在2010年底前達標;

    商品混凝土“禁現縣”建設:洪澤縣、金湖縣分別在2007年、2008年達到江蘇省預拌混凝土“禁現縣”驗收標準,到2010年底全市縣城城區全面實現“禁現”;

    商品砂漿:城區逐步推廣應用商品砂漿,2010年市區實現全面使用商品砂漿。

   (三)對策措施

    1、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依法推進發散工作。政策法規是加快散裝水泥發展,實現水泥散裝化的基本保證。在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1997]8號函、《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國家五部兩局制定的《散裝水泥管理辦法》及省政府第158號令等發展散裝水泥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實情的發展散裝水泥政策措施,切實把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納入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工作中。

    2、加強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管力度,提高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率和使用效能。在國家繼續實行征收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政策的前提下(目前收費政策只延續到2006年年底),市和各縣(區)散裝辦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率,加大對專項資金的檢查監督,嚴肅財務財經紀律,引導水泥企業提高散裝水泥綜合配套能力和科技含量,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和杠桿作用。

    3、加大商品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力度。老城區進一步加大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力度,不留一處死角,楚州區、淮陰區在2006年年底前全面實現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洪澤、漣水、盱眙等縣散辦要積極配合相關職能部門,爭取早日出臺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的政策,為實現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提供政策保障。同時注重合理布局全市商品混凝土企業,防止過度競爭,為商品混凝土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圍環境。

    4、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綜合配套能力。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加大對發展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大力發展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提高散裝水泥質量和技術含量,重點支持一些經濟效益好,具有示范作用的項目。

    5、大力開辟農村散裝水泥市場,加快農村發展散裝水泥步伐。各縣(區)散辦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發展散裝水泥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依據村鎮建設個體工程水泥用量小,作業點分散等特點,合理規劃構建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絡,為農村使用散裝水泥提供便利,在嚴把質量關的基礎上,也可動用社會力量興辦散裝水泥經營實體。同時,各縣(區)散辦要根據創建農村發展散裝水泥達標縣的要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創建措施,對照江蘇省“十一五”達標縣的創建標準,按照考核內容,逐條落實,及時解決創建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爭取在規定時間全部達標,為加快我市農村發展散裝水泥步伐作出應有的貢獻。

    6、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發展散裝水泥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散裝水泥領導小組作用,將發散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和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強化獎懲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要相互支持配合,按照各自職能分工,強化執法監督力度,認真做好發散工作;散裝水泥政府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牽頭作用,主動協調相關方面工作,指導和推進當地散裝水泥發展。

    7、強化宣傳,進一步深化對發展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重要意義的認識。“十一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大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宣傳工作的力度,改進宣傳方式,擴充宣傳的內涵,提高宣傳工作質量和水平。注重發散宣傳的廣泛性、針對性、實效性。大力宣傳推廣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漿與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創建文明衛生環保城市,與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及實現建筑工地現代化施工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要利用散裝水泥宣傳周、全國節能周等機會,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強化全民對發展散裝水泥重要意義的認識,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散裝綠色事業的發展。

    8、狠抓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散辦的管理、協調、服務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發散工作需要。為適應新形勢下發散工作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加強散辦機構和自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人員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能。各級散辦要借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深化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引進激勵機制。按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類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和約束隊伍行為;要加強職工政策法規教育、業務培訓及自身的管理、協調、服務水平,依法行政,嚴格工作紀律,提高辦事效率,切實改進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推動散裝水泥工作再上新臺階。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6 07:49: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乐清市| 阿拉善盟| 昭通市| 恩施市| 永年县| 手游| 沈阳市| 浪卡子县| 封开县| 安泽县| 闽清县| 米脂县| 麻城市| 和平县| 个旧市| 凉城县| 桦甸市| 嘉禾县| 泽州县| 泉州市| 广丰县| 永康市| 扎鲁特旗| 获嘉县| 郯城县| 漳州市| 通州区| 丰都县| 焦作市| 峨山| 米泉市| 巫溪县| 柳河县| 武清区| 罗平县| 鹤壁市| 保定市| 永登县| 获嘉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