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鎮江市“十一五”散裝水泥發展規劃

    發展散裝水泥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水泥工業、建筑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是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和江蘇省發展散裝水泥相關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鎮江市“十一五”散裝水泥發展規劃。 

    一、散裝水泥發展現狀 

    “十五”時期是我市散裝水泥事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全市散裝水泥戰線緊緊圍繞“兩率先,兩步走”的奮斗目標,奮力拼搏,依法興散,散裝水泥工作成效顯著。主要表現為:

    (一)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散裝水泥量1726.22萬噸,年均增長23.64%,年均增加85.67萬噸,躋身全國發散城市第18位。大力發展散裝水泥由此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十五”期間因使用散裝水泥節約包裝紙10.36萬噸,折合優質木材56.94萬立方米,創綜合經濟效益7.07億元,全年減少了60.41萬噸水泥粉塵向大氣中的排放,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在全市水泥生產總量擴張的情況下,保持了散裝量與散裝率同步提升的良好勢頭,2001年全市散裝率為30.48%,2005年達62.9%,平均年遞增8.11個百分點。句容市散裝率已達到83%,率先基本實現了水泥散裝化,丹徒區經綜合評定達到示范縣標準,被授予省級發展散裝水泥示范縣稱號。 

    (二)散裝設施初具規模 

    “十五”期間,散裝水泥設施逐步從粗放型、簡陋型轉向高起點、規模化,為“十一五”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統計資料顯示,5年來全市散裝水泥發放能力增加240萬噸,總發散能力達1000萬噸以上;新增固定接收庫37只,新增散裝水泥流動罐490只;散裝水泥運輸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全市共有散裝水泥專用汽車212輛,裝載量達3490噸位。隨著散裝水泥向深度拓展,我市發展預拌混凝土成效明顯。“十五”期間,我市由一家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發展到現在的11家,全市共有混凝土攪拌車83輛,混凝土泵車15臺,預拌砼生產能力達350萬m3。

    (三)管理體系、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十五”期間,經過新一輪機構調整,各地散裝水泥管理體系日益完善。各轄市、區主管部門加強了人員配備,充實專職人員9人,各地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散裝水泥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不斷加大。“十五”期間,我市先后出臺了《鎮江市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生產的若干意見》、《鎮江市發展散裝水泥管理辦法》、《關于在市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告》等,為散裝水泥向更高層次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四)散裝水泥發展的氛圍進一步濃厚 

    宣傳工作廣泛、深入開展。市散辦以在《鎮江日報》公開征集散裝水泥標志為題,并配以詩歌,詮釋發展散裝水泥的重大意義。丹徒區在散裝水泥車、水泥流動罐上打上宣傳口號,發送一次性紙杯,制作公益性電視廣告牌、專題片等大力進行發展散裝水泥宣傳。句容市在句容日報上整版刊登散裝水泥政策法規,增強社會對散裝水泥工作的了解。我市借助于影響力大、輻射面廣的本市媒體擴大發散宣傳,在宣傳中緊扣廣為關注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兩大熱點,把發散工作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經濟與資源協調發展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了發散工作在全市的地位,營造了濃郁的發散輿論氛圍。 

    “十五”期間,我市發展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發展不平衡。先進地區散裝水泥生產率達到80%以上,應用率近90%,而落后地區散裝水泥生產率不到20%,應用率幾乎為零。水泥生產企業發散率高的已達到90%,處全國領先水平,而部分企業目前還不具備發散條件。 

    二是政策調控力度不足。發展散裝水泥涉及生產、運輸、應用等諸多環節,目前僅靠征收發展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實施調控力度遠遠不夠,對商品混凝土強制使用、干混砂漿普及推廣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政策導向作用仍需進一步增強。 

    三是運作機制不適應散裝水泥發展的要求。隨著散裝水泥工作向深度拓展,目前散裝水泥的運作機制與散裝水泥發展的要求越來越不相適應。目前全市散辦均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事業越發展,專項資金收取量越少,客觀上造成了管理機構的生存和事業發展之間的對立,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二、“十一五”發展散裝水泥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法規建設為先導,圍繞增加散裝水泥供應量和提高散裝率這一中心,推進散裝水泥生產、運輸、使用等環節的協調發展,保持散裝水泥供應量的持續穩定增長;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商品砼普及和干泥砂漿應用,達到建筑施工現代化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雙重目的,實現散裝水泥向深層次拓展;以隊伍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職工隊伍業務和思想水平,凝心聚力,與時俱進,為全面實現“十一五”既定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目標計劃 

    水泥產量:預計“十一五”期末達到1200萬噸,比“十五”期末833萬噸增加367萬噸,年平均遞增率7.6%; 

    散裝水泥供應量:預計“十一五”期末達到960萬噸,比“十五”期末524萬噸增加436萬噸,年平均遞增率12.8%; 

    散裝率:預計“十一五”期末達到80%,比“十五”期末63%提高17個百分點; 

    商品混凝土年供應量:由“十一五”期末的80萬m3增加到250萬m3,商品混凝土應用基本普及; 

    干混砂漿生產企業實現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間建成2—3家,形成40萬噸生產能力。 

    三、“十一五”發展散裝水泥對策和措施

    (一)加強政策調控,營造良好用散環境 

    繼續堅持“十五”期間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各種激勵手段,以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制訂扶持散裝水泥發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并逐步細化管理內容、程序和方法,使各項政策更系統、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充分發揮政策的調控作用。 

    (二)加強結構調整,優化企業發散能力 

    充分把握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機遇,利用先進技術,加快傳統水泥生產技術、工藝替代改造,堅決淘汰污染環境、浪費資源、質量低劣、勞動強度大的落后生產工藝,從根本上解決散裝水泥發放能力弱、發散設施落后的狀況,以適應我市散裝水泥持續快速發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間要加大資金投放力度,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形成一批高起點、規模化的生產企業。對生產規模小、工藝設備落后的生產企業進行政策引導,添置散裝水泥發放設備,逐步向水泥粉磨站發展。無論是新廠建設還是老廠改造,均要按散裝率70%以上的要求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產。大力推行適用新技術,采用無塵裝料、自動計量、微機監控等新技術,以充分發揮散裝水泥的優越性。 

    (三)加強市場開拓,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十一五”期間要努力擴大散裝水泥市場的覆蓋面,提高市場占有率。一是立足穩定和擴大本地市場,抓好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使用散裝水泥。二是大力開拓農村市場。農村建房、農田水利建設和鄉鎮企業每年都要大量使用水泥,發展散裝水泥的潛力很大,要總結交流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的先進經驗,開拓適合農村發散的新路子。三是拓展外地市場,及時獲取建設項目信息,擴大我市散裝水泥銷售渠道。四是充分發掘我市大型水泥企業自備碼頭的優勢,將我市散裝水泥打入國際市場,擴大外銷,增加散裝水泥出口量。 

    (四)加強“禁現”力度,提升散裝水泥應用水平 

    發展預拌混凝土,是散裝水泥使用的高級形式和必然要求,是保護環境、提高工程質量、創建文明城市的一項重要內容。商品混凝土的大力發展和推廣使用,將為散裝水泥大規模生產、使用和持續穩定發展創造條件。參照先進城市經驗,我市要擴大禁止現場攪拌的范圍和監督查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該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加強源頭控制,將預拌混凝土納入工程標底,凡是不符合此條件的,不予進入工程招投標;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實行跟蹤管理,深入預拌砼生產和使用現場,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建立違規舉報制度,依法查處不按規定使用預拌混凝土的行為。目前,砌筑砂漿、抹灰砂漿還需現場拌制。若要徹底杜絕現場攪拌,必須發展干混砂漿。根據我市城區年建設總量,適度發展2-3家干混砂漿生產廠,實現砂漿生產產業化,徹底杜絕城市砂石料造成的跑冒滴漏,既維護城市形象,又保證砂漿的性能質量。 

    (五)加強專項資金征管,加大發散事業投入 

    保證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足額征收,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的調控作用。對于足額上交的企業和單位給予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漿設備設施建設貼息和資金補助,對當年重點項目給予重點扶持,同時發揮專項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設施設備建設上來,有效推動散裝水泥事業的快速發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4 22:12: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夏| 台中县| 紫阳县| 漳平市| 三明市| 太仓市| 青州市| 德庆县| 刚察县| 池州市| 望谟县| 临夏县| 南溪县| 罗平县| 皋兰县| 榆中县| 贵德县| 米易县| 濉溪县| 丁青县| 曲靖市| 深泽县| 延吉市| 武平县| 河津市| 灵丘县| 交口县| 民和| 紫金县| 天全县| 县级市| 台北县| 澄城县| 通榆县| 怀柔区| 札达县| 灵石县| 银川市| 华蓥市| 塘沽区|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