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從組織上保證直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新老交替,特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建立后備干部隊伍,要堅持干部“四化”方針,按照民主、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多渠道、多層次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
第三條 建立后備干部隊伍,要適應領導班子近期和長遠需要,不斷充實更新新干部隊伍,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選拔培養、使用的程序和制度。
【章名】 第二章 后備干部的選拔
第四條 后備干部的主要標準:必須有一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礎和政策水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文革”中無問題,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中表現好;具備勝任領導工作的組織能力、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有較強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銳意改革,開拓進取,政績突出;民主作風好,密切聯系群眾,正確堅持群眾路線,接受群眾監督;遵守和維護黨和國家的各項法律規章和制度,以身作則,為政清廉;身體健康。
第五條 建立的范圍:局直屬企、事業單位黨政領導干部的后備人選。
第六條 數量要求:后備干部的選備要根據本單位領導干部年齡和本單位干部隊伍的實際情況考慮。一般按領導班子職數一職一備或一職二備。其中,比較成熟近期可選進領導班子的人選,至少要按1:1的比例選備,同時要注意婦女干部和非中共黨員的優秀中青年干部的選拔培養。
第七條 結構要求
年齡:后備干部要以四十歲左右的為主體。選備時要注意拉開年齡檔次。
文化:后備干部一般應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級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具備本單位所從事業務的知識面和智能。
專業:要符合班子職能任務的需要,要以本單位所從事的主要專業為主,要考慮不同特點和不同專業能力的干部合理搭配,防止“單打一”,形成專業門類齊全。
氣質:要注意有不同氣質的干部組成,以達到剛柔相濟,氣質互補。
第八條 選拔層次:后備干部一般不越級挑選,應有一定“臺階”上的工作經驗積累。選拔后備干部分為二個層次;第一層次為黨政一把手的后備人選,一般從現任副職中挑選;第二層次為黨政副職的后備人選,一般從單位中層一級的正副職領導干部中挑選。
第九條 選拔程序:一般是民主推薦(推薦可結合年終總結考評干部、換屆考核干部同時進行)、組織人事部門考察、上級人事部門和單位黨政班子集體研究確定的程序。屬黨政一把手的對象,由上級人事部門考察確定;屬于副職的對象,由本單位黨委(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單位由黨政聯席會)集體研究確定,并按要求報局人事改革司備案。
后備干部名單,培養意圖,由組織上掌握,不公開,不告訴本人。
【章名】 第三章 后備干部的考察
第十條 對后備干部要進行認真考察,考察的重點是黨政一把手的人選和近期能夠進班子的人選。考察結合所在單位民主評議干部和年度考核、換屆考核進行。
第十一條 考察的內容是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重點考察政治表現、組織領導能力、政績和發展潛力。
第十二條 考察要全面具體,歷史、客觀地分析干部的情況,公道正派地評價干部。
第十三條 考察結束,要形成考察材料,包括:干部的自然情況、獎懲情況、主要現表現、群眾推薦情況、培養目標及培養措施等。考察人要在考察材料上署名。
【章名】 第四章 后備干部的培養和使用
第十四條 各單位要重視后備干部的培養,制定培養規劃,根據具體情況和培養目標,采取措施,使其進一步具備所必需的政治素質、業務知識、工作經驗和領導能力。
第十五條 培養的主要途徑:
學習培訓:有計劃地選送到中央黨校和局管理干部學院學習培訓,也可選送到省級黨校和省級管理干部學校學習培訓。
輪崗鍛煉:局機關與直屬單位交流;根據培養意圖在本單位內部輪崗工作。
臺階鍛煉:上一級領導職務的后備干部,要在下一級二個領導導崗位上經一定時間的鍛煉,以取得必要的工作經驗。
交任務鍛煉:放在一定崗位上壓擔子鍛煉(如選配為助理),處理一些事關全局的矛盾較多的事情,使其經受考驗和磨煉,從中逐步增長才干。
第十六條 今后選拔領導干部(包括行政正職提名副職),要貫徹平等、競爭的原則,在同等條件下,一般要從后備干部中選配。
【章名】 第五章 后備干部的管理
第十七條 后備干部要有進有出,有上有下,發現有培養前途,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要及時補充,經考核不再適應做后備干部的,要及時調整出去,但要始終保持相當數量的后備干部。各單位上報局的年終總結中,要有后備干部培養情況。
第十八條 建立后備干部管理檔案。主要內容包括:后備干部登記表、素質考察材料、年度考核材料、“文革”中表現情況、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中表現情況。培養意向及培訓的情況、獎懲情況、工作成果記載及個人著作目錄等。考核檔案一式二份,報局人事司一份,本單位留存一份。
【章名】 第六章 附則
第十九條 本辦法如與中央、國務院在后備干部管理方面有關新的規定不符,按中央、國務院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本辦法解釋權歸局人事改革司。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正式下發之日起實行。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