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網評論:地下管網改造能來帶多少水泥需求?
2024年2月,住建部表示未來我國將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的地下管線。地下管網包括城市范圍內為滿足生活、生產需要的給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氣、熱力、電力以及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線。根據住建部2023年底公布的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全國城市供水、排水、天然氣以及供熱管道長度分別為110.3萬公里、91.4萬公里、98.0萬公里和49.3萬公里。一般而言,天然氣和供熱管道通常使用鋼管或者塑料管,水泥制品主要應用在城市給排水管道當中。因此,我們重點關注城市供水以及排水管道改造可能帶來的水泥需求。
一、老舊管線改造為主,江西、上海地區改造量可能較大
由國務院辦公廳2022年5月印發的《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可以看出,現階段地下管網改造主要針對材質落后、使用年限較長、運行環境存在安全隱患以及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各類老化管道和設施。具體而言,運行年限達到20年以上的燃氣、供熱管道以及運行年限達到30年以上的給排水管道將成為重點改造對象。在忽略歷史拆改情況的前提下,全國地下管網改造的總規模可能在42.0萬公里上下,其中城市供水以及排水管道改造規模在21.5萬公里左右,約占改造總量的5成。
圖1:1982-2022年全國各類地下公用管線長度(萬公里)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目前,各類混凝土管材在管道行業的應用占比在三分之一左右,主流產品有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預應力混凝土管(PCP)、鋼筋混凝土管(RCP)以及自應力混凝土管(SPCP)等。以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為例,制造過程當中水泥用量大約在400-600千克/米。據此推算,城市供水及排水管道改造帶來的水泥需求約在800-1000萬噸/年,僅占水泥市場規模的0.5%左右。
我們通過計算公共供水管道漏損率(漏損水量/供水總量)來推測全國各地老舊地下管線改造任務的輕重。分省份來看,供水管道漏損率超過全國平均值的有13個。其中,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的漏損率居于前三位,分別達到23.1%、19.3%和16.7%;貴州、內蒙古、湖北以及上海等省份處于第二梯隊,漏損率均在15%以上;再次是江西、北京和重慶,漏損率分別為14.9%、14.8%和14.3%??紤]到部分省份存在資金壓力,預計短期內地下管線改造項目可能在湖北、上海、江西以及北京等省市推進速度較快。
圖2:2022年國內各省公共供水管道漏損率(%)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二、地下管廊建設進度放緩,需求拉動作用有限
此外,根據《“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在推進各地城市老舊管網更新改造等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因地制宜協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建設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各類市政公用管線的隧道。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有助于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是加快補齊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短板的重要內容。從實務角度來看,近幾年面對臺風、內澇等自然災害時,部分城市的綜合管廊已初步顯現其作用,提升了城市安全保障和災害應對能力。
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從2015年開始試點,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建成地下綜合管廊7094公里,年均建設長度超過1000公里?!笆奈濉币詠恚苤贫葮藴什煌晟?、項目規劃缺乏統籌以及建設運維資金壓力大等問題影響,各地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所放緩。考慮到實際情況,預計未來綜合管廊年均建設量在500-1000公里左右。
圖3:2015-2022年國內地下綜合管廊建成量(公里)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根據中國水泥網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混凝土用量基本在1-2萬方/公里左右。據此粗略估算,每年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帶來的水泥需求量大致在500-1000萬噸,在水泥行業當中的占比同樣較小。
綜上所述,未來地下老舊管線改造以及綜合管廊建設整體產生的水泥用量在1000-2000萬噸/年左右,相當于2023年全國水泥產量的0.5%-1.0%。地下管網改造能夠有效降低災害事件發生的概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是未來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水泥制品在管材行業占比有限,加之地下管廊建設推進放緩,實際對于水泥需求的拉動作用較為有限,難以改變全國水泥需求下行的趨勢。
編輯:林加義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