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網獨家:碳價站穩100元/噸 水泥企業未來買碳可能真不便宜!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完善,碳價在近期站穩了100元/噸的重要關口。
10月14日,全國碳市場開盤價100.98元/噸,最高價104.10元/噸,最低價100.02元/噸,收盤價103.49元/噸,收盤價較前一日上漲2.52%,距9月24日碳價再次破百保持在百元左右已達三周。
今年4月24日碳價曾歷史性地首次破百,并維持了百元高位超過3周的時間,直到5月中旬回落。4月的碳價破百,最高價為4月29日的103.47元/噸,而近期的碳價破百已打破上次的最高價紀錄。
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碳價呈現略有波動、穩步上揚的態勢。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2021、2022年度)綜合價格收盤價在50元/噸—82元/噸之間波動。在第三個履約周期(2023、2024年度),收盤價突破百元后,回落后再次破百,較啟動時48元/噸的價格上漲一倍多。
碳價的穩步上升,得益于我國在碳市場建設方面的持續努力。今年以來,隨著全國碳市場擴容的預期升溫,以及碳配額預期收緊和碳監管政策趨嚴,碳價得到了有力支撐。特別是,生態環境部正在推動包括水泥、電解鋁和鋼鐵在內的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2024年是首個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工作,這一擴容預期進一步推高了碳價。
碳價的上漲不僅為碳減排提供了清晰的價格信號,激勵企業采取更有效的減排措施,還有助于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同時,高碳價也意味著,未來減碳不力的水泥企業可能需要花費大量資金購買碳指標。
面對蓬勃發展的碳市場,水泥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泥新材院副院長葉家元指出,水泥企業進入碳市場前應盡量摸清家底,對自己的實際情況要了然于心、如數家珍,且要對未來本企業的低碳狀況要有明確的預期;盡早儲備或是實施相關低碳技術,包括但不限于節能改造、示范驗證低碳新技術等,聚焦低碳技術,形成碳資產,搶占先發優勢;要適當關注和了解碳核算方法和碳交易機制等,加強政策學習,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將來應對游刃有余。
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認證評價中心總經理閆浩春表示,水泥企業應深入了解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相關政策、規則和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評估現有的生產工藝和能源使用并制定相應的減排計劃,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要求納入企業的長期戰略規劃中,并與中國水泥網等專業機構平臺保持密切合作與交流。持續關注國家關于碳市場的最新政策動態,及時調整企業的應對策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的一致。
水泥行業即將納入碳交易市場,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為此,中國水泥網將于10月24-25日在蕪湖海螺國際大酒店舉辦“2024中國水泥雙碳大會暨第十二屆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會上,葉家元、閆浩春等專家將分享碳市場、低碳發展與綠色升級、能效提升與節能降碳等相關內容,敬請期待!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