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助磨劑?三聚氰胺?水泥企業緣何禁用助磨劑?
近日,記者陪同襄樊安格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延生走訪浙江某水泥企業,得知該集團近日明確發文,禁止旗下所有子公司使用助磨劑,合同到期的不準再簽,未到期的立即終止。
那么,導致該集團如此鐵腕遏制助磨劑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深入了解得知,原來是該集團今年投資8000萬于助磨劑上,結果收效甚微,且賬目混亂,甚至連使用前后是虧是盈都無法判斷。究其主因,該是那些近幾年迅速在業內“竄紅”的小型助磨劑企業擾亂了“一池清水”。他們沒有研發團隊,甚至沒有廠房,一個配方走天下,憑人情(血拼回扣數額),憑低價(可能導致試驗產品與實際使用產品出現出入,最終低價=低質)成功跨入水泥企業的門檻,最終令其有苦難言。
助磨劑在國內應用的時間并不長,就目前來看,盡管有助磨劑的行業標準作為生產依據,但由于生產助磨劑的原料品種繁多,其對水泥性能的影響目前還在不斷地探索之中,致使一些水泥廠對應用助磨劑還存在顧慮。
尤其是一些注重質量品牌的水泥廠,他們雖對使用助磨劑的好處略知一二,但卻因害怕用后萬一給自身帶來質量品牌風險,而拒絕使用。筆者想起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曾說,不能讓不良助磨劑成為水泥行業的三聚氰胺。的確,本來是利于健康的好牛奶,結果因添加三聚氰胺后就成毒產品了,這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業內皆知海螺水泥至今仍未開始使用助磨劑。
“就全國助磨劑行業來看,80%個數為小型企業,而他們卻占據著60%甚至更大的市場份額”,劉延生的這組數據著實嚇了記者一跳。為何小企業能夠在這個市場中分得這么多杯羹?
除去前面說的人情和低價外,助磨劑行業工藝簡單、原料易得、經營利潤可觀等特點,加之目前行業尚未有準入條件及其他管理辦法出臺,令小企業生存得相對輕松,只要攀上一個大型水泥集團的枝頭,便能從此衣食無憂。
那么,這樣的過程能一直持續嗎?顯然不能。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初始階段都會出現大轟大嗡的局面,這樣一來對助磨劑生產行業來講,真正優質產品的推廣的確會遇到不少阻力,利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有可能會短時占據較多的市場份額,同時也給水泥生產企業的助磨劑選型造成很多困難。
據劉延生透露,面對如此現狀,國家工信部已委托中國水泥協會著手研究制訂《水泥助磨劑行業準入條件》和《水泥助磨劑行業準入公告管理辦法》。預計方案制訂工作在2012年一季度末完成。一旦《水泥助磨劑行業準入條件》正式出臺,水泥助磨劑行業的門檻將提高,很多不符合資質的企業將被擋在門外,而隨著管理的日益規范,小型助磨劑企業將自主淘汰,水泥企業對助磨劑企業的甄別能力也會隨之提高,以減少啞巴吃黃連的機會。
而說到助磨劑企業未來的出路,劉延生表示,一為壯大自己,二為攜手大型水泥企業,深入合作。而那些小助磨劑廠,沒有整合價值的,最終會自動淘汰。另外,水泥企業自己生產助磨劑也是一個發展趨勢,如冀東水泥。
隨著水泥助磨劑標準由行標上升為國標,相信助磨劑行業也會如同水泥行業,向著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壯大。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xy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