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砂石骨料企業戴上了“脫貧攻堅”的帽子,開廠生產就顯得名正言順多了
當前,我國政府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利用各種途徑為貧困人口增添收入,其中砂石企業在助力扶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近期砂石價格高、利潤大,砂石企業給當地員工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四川瀘州市納西區瀘州市納溪區
四川瀘州市納西區大渡口鎮的瀘州力砼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砂石骨料加工和混凝土生產業務,項目占地約680畝,總投資3.5億元,預計項目全面投產后,實現年產砂石1000萬噸,混凝土300萬方,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帶動上千人就業。
目前,該項目實現全機械化操作,采用濕法生產和全封閉廠房,加上尾砂采用集中旋流處理,實現廢水零排放和循環使用。時產4000噸。2018年連同關聯企業共完成產值2億元,納稅超5000萬元。
貴州省黎平縣
貴州省黎平縣利用“公司勞務”創收。下發了《關于鄉鎮(街道)、村(社區)分別建立工貿公司和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通知》,目前工貿公司已實現25個鄉鎮全覆蓋;村級集體公司已建177家。公司以勞務承包的方式,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入股參與分紅。例如,德化鄉8個行政村籌集資金43萬元,投資購買村集體機械設備,建設臨時砂石場,按股比獲得收益,持續增加村級集體收入,為每村創造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000元以上。
山東省泗水縣
山東省泗水縣在礦山修復過程中,由于采用“政府規劃、企業實施、群眾監督”的方式,將政府、企業、村民緊密聯合起來,使得生態修復規劃更具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群眾對項目進行監督,可隨時對修復進程質量提出建議,項目區生態治理及土地復墾、生態農業的實施質量將得到有效保障,杜絕名不符實的土地修復項目。目前,這一項目已形成政府支持、企業主動、群眾滿意的良好局面。
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為帶動周邊省級貧困村共同發展,惠豐農業在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吸納村民員工200余人;生態農業園作為扶貧基地,重點吸納周邊無法在工業產業上班的貧困家庭、失地農民、老弱村民等近50人,利用其務農優勢實現精準扶貧。每逢夏秋和節日,惠豐農業向周邊4個村莊80歲以上的老人、貧困村民、鎮養老院發放葡萄、糧油等生活必需品。通過項目實施,加快了農民返鄉就業的進程,明顯緩解了項目區周邊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的現象。同時,隨著返鄉就業人員的增加,有效破解了周邊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引發的社會問題,對促進農村和諧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甘肅省天水市
甘肅華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建設南集采石場的過程中,該公司了解到當地村民因南集便橋年久失修,給村民出行和子女上學造成極大困難,天水華建新材公司捐資100余萬元改造南集橋,新南集橋于2011年7月1日通車。
2017年,公司還出資約800萬元修建了G310線伯陽至社棠工業園產業扶貧路,目前道路已具備通車條件,縮短了伯陽鎮至社棠鎮的距離,為周邊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
編輯:王琲建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