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機:搭建中國水泥由大到強的“橋梁”
車間負責人介紹,這兩臺設備是今年通過美國莊明設備公司從捷克和法國采購回的。“前者可加工齒寬2.5米、直徑10米、重達150噸的齒輪,國內僅此一臺;后者加工的回轉件最大直徑可達12米,全球僅有30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斥巨資添置世界一流加工設備,是中信重機為盡快實現中國特大型新型水泥主機設備產業化采取的“大動作”之一。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水泥生產大國。2003年總產量達到7.5億噸,占全球水泥產量1/3強。然而,中國的水泥工業是由占總產量70%以上的技術落后的立窯和傳統的回轉窯生產線和少量技術先進的新型干法預分解窯生產線組成的,生產的優質水泥只占總量的10%。已投產的國產水泥裝備,生產能力最大為日產5000噸級,而國際上已發展到日產1.2萬噸級。
因此,無論從規模上、技術上,還是從市場需求及水泥產業結構等各個方面,都迫切需要加快特大型新型水泥工藝裝備國產化、產業化步伐。
作為我國水泥設備生產的主導廠家,同時也是中國水泥主機裝備出口基地,中信重機公司目前已具備日產5000噸水泥設備的生產能力,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0%,并向印尼、澳大利亞、巴基斯坦、泰國等10多個國家出口了大量設備。同時,在大型水泥成套設備生產過程中,中信重機與丹麥史密斯、德國KHD、日本小野田等國外著名公司進行了長期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制造經驗。
可是,由于該公司現有生產設備落后和生產作業面積的相對不足,嚴重制約了企業向日產5000噸至1萬噸水泥成套設備規模化生產邁進的速度。于是,擴建一個1.4萬平方米的大型機加工車間、購置一批大型機床既是特大型新型水泥主機設備產業化項目的建設內容,也是打破瓶頸,促使企業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之舉。
中信重機公司總師辦副主任張升奇說,這個項目全部完成后,中信重機可以形成年生產日產5000噸至6000噸水泥生產線主機設備20套至30套、日產8000噸至1萬噸水泥生產線關鍵裝備3套的制造能力。
張升奇打了個比方:一條日產1萬噸水泥生產線與同規模的5條日產2000噸水泥生產線相比,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5萬噸、節電4000萬千瓦時,勞動生產率提高約5倍。從裝備國產化的角度看,與全套進口設備相比,我國每建成一條日產1萬噸水泥生產線可節約投資約6億元人民幣。
有了精良裝備,中國成為世界水泥生產強國指日可待。
編輯:xuchong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