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安2023淘汰2000t/d熟料生產線1條、Φ3.2m磨機2臺
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山東泰安市寧陽縣堅持系統思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聚焦聚力優化“四個結構”調整,統籌推進第二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一是立足產業結構調整,鑄就綠色低碳發展“助推器”。寧陽縣通過落后產能淘汰、優勢產業集聚、數字化轉型等路徑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2023年以來,完成水泥、焦化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淘汰水泥行業2000t/d熟料生產線1條、Φ3.2m磨機2臺。健全“產業鏈”項目推進機制,圍繞恒信高科、晉煤明升達、華陽農藥3家鏈主企業,繪制高端化工產業鏈條圖譜,針對上下游開展精準招商,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全面梳理供應鏈關鍵環節,編制完成高端化工、汽車配件、綠色建材、鋼球、綠色造紙、紡織服裝、新能源、輸變電裝備等八大產業鏈招商圖譜,解讀產業實況,研判產業態勢,助力產業招商。建成全國首個與華為合作的縣級數字賦能中心,對全縣化工園區23家規上企業進行遠程安全監測,為縣內25家重點工業企業量身打造數字化轉型方案,首批9個數字化改造標桿項目已交付企業使用,預計每年為企業提升綜合效益8000萬元以上。
二是聚焦能源結構調整,培育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寧陽縣堅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嚴控化石能源消費,提升能源供應安全保障水平,培植綠色低碳發展“綠動力”。合理有序淘汰煤電,“十三五”以來關停燃煤機組3.6萬千瓦。深入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工程,堅持“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穩步推進”原則,2021年以來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5萬戶,壁掛爐用戶增加至22000余戶。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儲能、氫能、分布式光伏、微電網、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動傳統動力電池產業向儲能動力電池、電化學儲能電站轉型,山東超威電源有限公司成功入選2023年度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目前新能源裝機總容量達43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重的83.17%,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達到34.1萬千瓦。
三是著力運輸結構調整,打通綠色低碳發展“快車道”。寧陽縣堅持協同發力,以提升綜合運輸效能為目標,嚴控移動源污染排放,持續加大新能源車輛推廣力度,推進新能源與交通融合發展新模式。繼續推動公路運輸比例下降,穩固提升鐵路貨物周轉量,繼續推動公路運輸比例由增轉降趨勢。推動山東恒信鐵路物流園運營發展,拓寬經濟開發區以及周邊地區貿易企業貨物運輸渠道,不斷提高重點行業清潔運輸占比。持續提升柴油貨車污染防治的科學化、精準化水平,強化部門協同聯動能力建設,健全日常巡查監管機制,嚴格銷售、使用、檢驗等全流程監管。2023年以來,聯合生態環境、公安、交通部門常態化開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抽檢行動,抽檢柴油貨車1256輛次。聯合鄉鎮街道、園區加大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執法檢查力度,對“冒黑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依法處理,共檢查各類非道路移動機械1303臺次。持續提升公共交通清潔能源及新能源比例,縣內221輛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182輛、其他清潔能源汽車26輛,巡游出租車65輛均為清潔能源。
四是緊扣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調整,深耕綠色低碳發展“幸福田”。寧陽縣堅持科技賦能,增強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拓展秸稈綜合利用渠道,打造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深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施肥技術,2023年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配方肥應用面積超過4萬公頃,新增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2.57萬畝,與2020年相比化肥施用量(折純量)降低3%以上。示范推廣太陽能殺蟲燈、性激素誘導等生物和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2023年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玉米“一噴多促”統防統治項目,覆蓋全縣71萬畝小麥和60萬畝玉米,被授予“全國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稱號。堅持疏堵結合,充分挖掘農作物秸稈深層次價值,推動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體系,2023年編制印發《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要點》800余份,推廣秸稈還田技術74.22萬畝,農作物秸稈肥料化利用27.1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22.5萬噸,秸稈燃料化利用1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了95%。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