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毛志偉:國內尚無完善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
合肥院副總工程師毛志偉
2011年10月31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計算,這一天世界人口達到70億。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也在不斷的增加,按照推測,中國人口將在2020至2025年達到頂峰。與此同時,人類生活所排放的污水量也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污水及污泥處理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巨大挑戰。
據了解,201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每天1.22億噸。但是污水廠的建設及運行伴隨產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計,全國年污泥總產水量將很快突破3000萬噸,污泥處理日漸成為社會、行業和市場關注的焦點。
污泥含有很高的附著水和結合水,盡管污水處理廠已采用真空過濾或離心脫水等機械脫水,但是污泥含水率仍達80%以上。由于污泥所具有的物理化學性質,污泥的徹底無害化處置極其困難,已成為當今世界難題。目前所采用的填埋、農用、焚燒等處置方式均存在很高的環保風險.要真正達到徹底無害化處置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因此,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的出現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被人所接受。對此,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了合肥院副總工程師毛志偉,作為環保專家,毛志偉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理污泥的現狀與所面臨的問題。
毛志偉介紹說,從技術層面來講,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協同處置污泥主要是干化和直接焚燒兩種,這兩種工藝前者容易產生二次污染,后者處理量小而且會降低熟料產量。干化工藝中,污泥經過簡單的干化之后,產生大量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沒有經過處理就和窯尾氣混合在一起,更加難以處置,經過袋收塵之后,粉塵被收集而氣體則被直接排除,沒有經過環保工藝,沒有被消耗掉,這是干化工藝的致命弱點。另一種則是直接焚燒的工藝,這種工藝利用泵將污泥直接噴入窯中,高溫燃燒產生的廢棄物經過袋收塵后直接排放,環保徹底而且流程較為簡單,但是處理量的上升較為困難看,而且由于污泥的水分含量比較大,直接焚燒容易降低窯內耐火材料的壽命,并且增加能耗,降低了熟料產量。因此,從技術方面講,無論干化或者直接焚燒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而對于垃圾焚燒,毛志偉表示爭議也頗多:首先,國內的垃圾焚燒多數使用氣化爐,使用的氣化爐最大特點是硫化床,硫化床依靠硫化砂作為介質傳導,硫化砂需要定期取出分離,工藝復雜的同時還損失了熱量。其次,氣化爐的垃圾滲漏液滲漏后又回到爐內焚燒,增加了熱量的消耗。第三,包括水泥床在內,最大的毛病是有很多的氯離子,需要旁路放風,這樣又將熱量帶走,損耗一部分。這些原因造成了水泥窯產量損失大,燒1噸垃圾需要損失1-2噸的熟料生產,導致水泥廠產量上不去,無形中增加了垃圾處理的成本。其次是環保問題,旁路放風所產生的廢棄物和焚燒后的廢渣問題,廢棄物很多都是簡單的粉塵收集,氣體卻沒有采取工序將其徹底消滅。而廢渣中常帶有二噁英,二噁英很多存在于污染源中,在經過500度的氣化爐焚燒后,進入生料磨系統,沒有經過800度以上的高溫,二噁英無法分解掉,這些也都導致了二次污染。毛志偉表示,“可以說,我們國內尚無成熟的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的技術”。
針對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所遇到的問題和面臨的現狀,我們將在下期報道中為大家解答,請關注近期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的后續報道。此外,由中國水泥網在11月26日北京舉辦的第三屆水泥工業廢棄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國際會議(水泥窯爐協同處置污泥技術交流大會)上,將邀請毛志偉與大家針對各項水泥窯協同處理污泥的技術進行探討,敬請關注。
詳情點擊:第三屆水泥工業廢棄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國際會議暨水泥窯爐協同處置污泥技術交流大會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zq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