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海外項目:筑民生之基,連民心之路
“現在家附近就有水井,我不用再去河邊取水,一家人也不用再喝不干凈的水,我有更多的時間來專心學習了!”就讀于馬奎埃尼郡卡托姆小學的姆巴說道。在以前,他每天放學回家后都要拉著毛驢去很遠的河邊打水。
斯瓦克大壩項目部為卡提斯村修建的井房
在肯尼亞第二大河阿西河與斯瓦克河的交匯之處,由中國能建葛洲壩國際公司承建的斯瓦克大壩正在峽谷中崛起。據了解,斯瓦克大壩是肯尼亞當前單體在建的集大壩、供水、灌溉、發電于一體的最大的綜合水利樞紐項目,是重點民生工程。而姆巴附近的水井就是葛洲壩集團為當地修建的6個水井之一。愛心井房的落成解決了周邊村落用水難問題,并作為斯瓦克大壩建成,家家通自來水之前村民們日常用水的主要來源。
在斯瓦克河旁的不遠處,一排嶄新的建筑格外醒目,鵝黃色的房檐搭配天藍色的門窗,既溫馨又充滿活力。這是葛洲壩集團出資建設的婦產樓建筑——卡圖倫比醫療中心。來到醫療中心給孩子接種疫苗的瑪麗說:“這是我的第二個孩子,老大已經十歲了。第一次懷孕時,我們地區缺乏婦產科設施,我要去四十公里以外的Wote鎮醫院就診。但如今這里有了婦產樓,我們可以就近安全分娩了。”“自葛洲壩集團為我們建成產房后,一些婦女甚至遠道而來,接受護理和分娩。”醫療中心的護士長梅西說道,話語間充滿自豪。
卡圖倫比醫療中心婦產樓外景
據悉,水井和醫療中心是斯瓦克大壩配套的社會責任項目。除了6個愛心水井外,葛洲壩集團共為大壩周邊居民新建了9座醫院功能樓和藥房、修繕了16所學校和修整主干道等,切實改善了周邊居民的醫療、教學和交通條件。
得益于大壩項目的建設,周邊居民的就業得到了有效改善。在項目工地上,女挖掘機操作手維多利亞每月可以領到約3500至4000人民幣的工資。“我不但學到了技術,還有了穩定的收入。”她說,這一切都受益于大壩的興建。
據應對全球貧困的非營利組織“博根項目”(The Borgen Project)稱,斯瓦克大壩已經雇用了超過1100名當地肯尼亞人進行大壩建設,并從附近的工業企業采購水泥和鋼材等材料,對肯尼亞的勞動力產生了積極影響。而該國大多數工人在沒有穩定合同或福利的非正式經濟中工作。肯尼亞通訊社也報道稱,“大壩除了為周邊居民提供清潔和充足的水外,還將確保為該縣及其他地區的數千名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
不僅在肯尼亞,為蒙古烏蘭巴托建學校、為巴基斯坦修公路,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踐行社會責任的腳步從未停歇。據了解,巴基斯坦SK項目公司經過設計規劃、投入大量資金為當地修建了一條“中國路”,讓當地孩子們上學的路程由4個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的海外項目還開設了許多“中國館”“中國書架”,安哥拉凱凱水電站項目外籍員工茉莉最喜歡在“中國館”里度過她的閑暇時光,她表示,“中國館”的建立讓她能夠更方便地學習感受中國文化,并且希望可以帶領更多安籍員工愛上中國。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商務部研究院“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研究所所長祁欣表示:“民生工程快速提升共建國家百姓獲得感,‘小而美’項目通民心、達民意、匯民情,扎扎實實地解決了當地民眾關心、焦心的難題,切實幫助他們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發展條件。”她認為,這些項目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創造更好條件,也彰顯出中國致力于與共建國家開展廣泛合作、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努力。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海外項目的“中國館”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