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新質生產力 促進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
6月1日,2024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在南京隆重召開。大會以“培植新質生產力 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全產業鏈及相關服務領域、市場終端大型用戶企業的千余名代表出席行業大會及行業大會期間的各項活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新質生產力”塑造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正在扎實穩健地推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創新為動力,跑出中國混凝土產業的“加速度”。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輪值會長吳志旗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輪值會長吳志旗為大會致歡迎詞。他表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作為建材工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建造”的重要支撐力量,也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新質生產力塑造我國經濟新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新動能,已經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和重要抓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如何在培植新質生產力上破題,亟需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專家、先進企業和產業上下游環節共同給出正確的答案,期待大家獻計獻策,集思廣益。吳志旗會長指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作為一座溝通的橋梁,旨在給全社會、全行業提供一個形成共識的平臺,希望大家都能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話思路、謀發展,厚植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希望大家能夠更好地承擔起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責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規劃研究室主任黃征學作《我國城鎮化空間演變格局》的主題報告。黃征學從國家戰略的視角,闡述了國家五年規劃中的城鎮化、城鎮化進展特征、典型國家城鎮化經驗豐富、新型城鎮化的再認識和空間布局調整優化的總體思路等重要內容。黃主任說,負增長時代人口流動對城鎮空間布局的影響更為關鍵。重點城市人口聚集態勢明顯,省內遷移比重持續增加,就近就地城鎮化現象已成趨勢,城鎮空間結構在聚集中加快重塑。目前,我國城鎮化速度放緩趨勢已基本明確。
目前新型城鎮化的主要趨勢一是人口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聚集;二是城市的分化;三是影響城鎮化的4個2.5億人群;四是超大城市去工業化,以都市圈為單元的生產組織常態化。城鎮化空間布局調整優化的總目標是塑造多元開放、高效優質的城鎮化空間格局,有序集聚,有機疏散,形態多樣,尺度多元,增量管控,存量更新,科技引領,開放包容。引導城鎮格局與資源稟賦、開放強度、發展潛力相適應是城鎮化空間布局調整優化的核心任務。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原會長、榮譽會長徐永模作題為《政策賦勢 科技賦智 數字賦能 品牌賦值 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轉型升級》的主旨報告。報告主要內容:一、產業政策不斷出新,大勢大局篤定;二、水泥、混凝土、建筑綠色低碳體系建設;三、技術創新引領發展,向新向高向特;四、內卷倒逼模式創新,活下去走出去。徐會長報告中既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也有戰略性布局的思考,目標是推動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他強調,在水泥、混凝土、綠色低碳建筑體系中,綠色低碳建筑是終極目標。最可靠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將落在可持續發展中。
徐永模會長在報告中提出“水泥混凝土綠色低碳發展循環產業鏈”的概念。混凝土低碳化最可靠的技術途徑就是多用礦物摻和料,降低水泥用量。水泥混凝土可持續發展只能走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和社會發展空間的拓展,對水泥混凝土材料制品的要求只會更高,這些都是已經明確的結論。徐會長說,材料高性能才可能降低工程建設對材料的消耗、增加建筑部品的再利用率、提高再生材料的品質,減少材料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對社會產生的碳足跡。固廢基人工骨料和泡沫混凝土都是環保利廢的新方向。徐會長還強調企業要走出去。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引領,“十年磨一劍”形成大格局。我國在全球承建數千個工程項目,全產業鏈優勢支撐制造業建造業走出去發展。
兩位資深專家的主題報告帶來了豐富的信息與深度的思考,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賞。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