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從“水泥搖籃”到“環保先鋒”
華新水泥環保轉型,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成套技術的研發和實踐,形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整套水泥窯協同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技術和裝備,完成從“水泥搖籃”到“環保先鋒”的精彩轉身。
在市政污泥預處理廠,一輛運載車正在傾倒從污水處理廠運送過來的濕污泥。在這里,含水量超過80%的市政污泥經過數道工序的預處理后,成為含水量低于50%的污泥餅,再送入華新水泥窯進行處理。截至目前,這里已經接收了近12萬噸濕污泥,基本滿足我市市政污泥處置需求。
華新環境工程(黃石)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濤:傳統的方式的可能會通過填埋、堆肥等幾種方式,會對社會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我們這個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會實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再利用化的一個處置。
從生產水泥到“吃垃圾”,源于華新在創新發展上的執著探索。十多年前,水泥行業還是一片紅火,在這個行業的巔峰時期,華新卻放慢腳步,謀劃轉型發展。
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葉青:研發發現我們的水泥窯是最佳的廢料處理的裝置,它系統大的熱能,熱容器,我們都在幾千立方米的窯爐,我們的處置煙氣量非常的大,我們的溫度非常的高,1450度,再加上我們的整個處置過程中,我們燒的石灰就是廢棄物處置過程中脫毒的東西,我們的排放指標是完全沒有擔憂的,所以這種技術路線研發的成功,使得我們既感覺國家在環境上的問題(解決方案),也感覺水泥行業處理的前景。
與傳統方式相比,該技術具有處置過程低成本、零排放、無二次污染的顯著優勢,每處理1噸干污泥,還可為水泥廠節省約200公斤標煤,為全國垃圾處理、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經過近十年的摸索和努力,華新形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整套水泥窯協同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技術和裝備,涵蓋市政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工業危廢、污染土、漂浮物、醫療廢棄物六大處置平臺。由李葉青領銜完成的“水泥窯高效生態化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成套技術與應用”成果,榮獲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李葉青:我們現在做成了35個環保工廠,每年可以處置600萬噸的廢棄物,包括城市的生活垃圾、污泥,和工業廢棄物,還有包括水面漂浮物和污染土,我們可以解決1500萬人的生活垃圾和污泥的處置問題,然后我們可以解決相關工業產生的30萬噸的工業危廢的處置問題。
2018年9月15號,投資32.5億元的華新水泥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正式開工,4天后,華新水泥湖北省固體廢棄物水泥窯協同化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李葉青:把我們退出的所有產能在黃石的陽新做了一個世界上最現代化的生產線,完全是綠色、環保、協同處置的生產線,它不僅僅是生產水泥,更大意義上是解決黃石周邊和武漢地區的城市發展和工業發展的帶來的廢棄物的處置,處置15萬噸的工業廢棄物,處置100萬噸的生活廢棄物,這個量比我們生產幾百萬噸水泥意義更大。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