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樂觀?謹慎?水泥市場亂世中尋平衡
水泥產量的增長在繼續:1~9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5.2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4%。
成本上漲在繼續:9月份,建材企業原煤購進價格平均每噸708.8元,比8月份上漲7.9元,比去年同期高81元,全年平均每噸比去年同期高89.7元。9月份,建材企業柴油平均購進價格每噸7908元,比8月份下降4.4元,比去年同期高1320元,全年平均每噸比去年同期高1279元。
電荒在繼續:中電聯預測,今冬明春全國最大電力缺口為3000萬~4000萬千瓦。
利潤增長在放緩:水泥制造行業21家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累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7.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4%,分別較上半年50.8%和157%的增長速度均有所放緩。
在這樣的情況下,水泥市場前景如何?業內也是眾說紛紜,有人樂觀,有人謹慎,但是在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亂世”中,尋求出路、爭取利潤的最大化,是水泥業從業者的不變訴求。
湖北世紀新峰雷山水泥公司總裁諸葛文達在中國水泥網主辦的“2011第四屆水泥浙商大會”上表示,目前鐵路、高速公路、重點工程等投資有所放緩,因此從現在開始到明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可能要面臨比較嚴峻的考驗。“如何應對考驗,這要看整個行業的能力和風范,大家互相讓著點,日子就會過得很舒服。要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么最終就如一群狗在搶一塊肉,最終誰也沒搶到,反而將自己給咬傷了。”諸葛文達強調,在這樣一個過剩的時代,如何制造平衡,這需要全行業的參與。
事實上,目前,企業抱團取暖已經屢見不鮮。應對電荒,企業停窯,在堅持節能限產的同時,也保證了水泥價格維持在理想價位。
其實,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過剩經濟,沒有過剩,怎么會優勝劣汰?任何一個行業似乎都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困難總是難免,但是長遠看來水泥行業的前景依然樂觀。
“從長遠角度看,我比較看好水泥用量和消費,以及后期整個水泥市場的行情”, 中國水泥網CEO邵俊在“2011第四屆水泥浙商大會”上表示。他認為,第一,從企業家行為來看,無論是賺錢或虧欠,無非是大家都想多占一塊市場,等到勢均力敵時,肯定要站在一起,所以水泥是個區域壟斷型的產品。從長期來看,沒覺悟的企業家可能將自己的公司賣了;有覺悟的企業家可能就守下來了。第二,對中國經濟依然看好。GDP要保八保九就必須依賴投資,同時,中國目前仍較為落后,城市化進程還很可觀,水泥業是投資拉動型產業,這些都將保證水泥的需求增長。
臺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義欽對大陸水泥市場也持樂觀態度。他介紹說,臺泥在廣東、廣西大概有2600萬噸的產能。廣東、廣西第四季的需求與去年相比雖然有所下降,但價格卻是穩中帶升的。除此之外,在廣東、廣西生存有三家大型水泥企業,他們分別是華潤水泥、海螺水泥和臺泥水泥,產能相對集中,價格相對比較穩定,因此,只要需求稍微有所增加時,水泥價格就會略有上升。
雖然“壯士斷腕”是痛苦的,但是“破繭化蝶”卻是美好的。產能過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并不代表行業將一蹶不振,利潤將滑至谷底。積極淘汰落后的同時,企業共同反省如何通過抑制產量控制供應量,來達到市場平衡或成就亂世英雄。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