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去產能大背景下水泥龍頭企業紅利翻倍
1月10日,海螺水泥發布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預告指出2018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增加126.84億元人民幣~158.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80%~10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 數據)相比,將增加140.78億元人民幣~168.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00%~120%。同時,據業內人士透露,華潤水泥、紅獅水泥等多家公司2018業績及凈利潤也呈增長態勢,去產能大背景下,水泥行業紅利得到釋放。
近年來伴隨著環保政策及國內供給側改革的有效實施,使得部分落后水泥產能退出市場,行業供求關系得到階段性改善,水泥價格合理回升并保持穩定,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
龍頭業績飆升,原因在哪?
國家政策的大勢所趨
據海螺水泥公布的2018年年度預增公告給出的官方說法,業績提升得益于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影響,市場供求關系持續改善。
事實也是如此,國家政策層面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去產量、去產能,供求關系改善,水泥企業主營產品例如水泥和熟料價格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同時公司運營管理進一步改善,一系列因果良性循環使得企業利潤連續的增長。
水泥行業的利潤受供求關系和環保政策影響,近年來,環保政策繼續貫徹,力度持續加強。從范圍來看,2018年是“錯峰生產”執行第四年,參與省區不斷擴充,從最初京津冀晉魯豫6個省市,到現在北方15省區市采暖季聯合錯峰,南方地區“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環保機制逐步成熟,時時監測大氣變化,達到觸發條件后執行污染企業限產停產。從時間來看,并且時間跨度不斷拉長,最初京津冀僅錯峰2個月,而現在新疆部分地區錯峰6個半月。再者就是參與階段不斷豐富,不僅是冬季采暖季錯峰,夏季、秋季也被包含進來。這些舉措使得行業供求關系得到階段性改善,水泥價格合理回升并保持穩定、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
行業整合加劇
業內人士犀利的指出,水泥行業過去20年的高速發展,剛開始是群雄逐鹿‘立山頭占地盤’,這幾年經營效益比較好,是錯峰生產、環保管理帶來供求關系的改善,加上行業自律明顯增強,使得市場處于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目前整個行業的“去產量”,為“去產能”贏得了時間。
“立山頭占地盤”的草莽時代結束,而市場群雄逐鹿還將繼往開來。
此前,冀東水泥在2014年至2016年扣非后凈利潤均為虧損狀態,直到2017年才得以好轉。事實上,冀東水泥的整體實力處于行業較好水平,無奈當時華北區域產能嚴重過剩,幾十家企業大打價格戰,使得區域內的冀東水泥、金隅水泥、中聯水泥及山水水泥等大型企業萎靡不振。在2016年,金隅水泥和冀東水泥的重組整合,逐步改變了之前散亂差的競爭格局。
在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雙重推動下,行業集中度增強,企業協同空前,同行業兼并重組逐步加快,呈現出涉及企業多、產能大、范圍廣的特點。事實也證明重組帶來市場競爭環境的明顯改善,提升了行業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得益于市場景氣度不斷提升,以及行業龍頭企業資金實力不斷提升,一些企業紛紛選擇并購擴張。包括京蘭水泥收購金強水泥、華潤水泥聯手昆鋼控股、上峰水泥收購中博水泥等。今年,海螺水泥管理層也曾表態,未來2~3年,還會積極抓住并購機會,并加大上下游產業鏈的聯合,跟地方政府平臺合作,探索更多商業模式。
從國家相關政策來看,國家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兼并合規產能。
水泥行業參與者有一個共識,與世界其他大型水泥制品企業相比,我國水泥生產企業在生產規模、資產存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上均存在較大差距。未來應該在繼續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大的小企業,支持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生產成本的只增不減
忽略生產成本的增長只談銷售的提升是不科學的,除上述主要原因外,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環保成本(環保帶來紅利也帶高成本)上升等都推動了價格上漲。有業內人士分析,在現階段產產量受控,需求變化不明顯的狀態下,水泥價格將繼續上漲,穩定在科學合理的水平線上。
編輯:王琲建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