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進入高成本時代 未來還會越來越高
近年來,行業內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水泥低成本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水泥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并且未來水泥綜合成本將越來越高。
筆者認為,水泥行業的高成本壓力必然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水泥新國標的實施
即將在6月1日開始實施的GB 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新國家標準中,對于水泥的細度、組分、強度等當面進行了調整,這使得大部分水泥企業增加熟料摻加量、更換混合材等,以滿足新標準。這一系列調整無疑將推高水泥的制造成本,預計每噸水泥的制造成本將增加10至30元不等。
第二、礦山資源
礦山資源作為水泥生產的命脈,近年來獲取與管理成本正逐步上升,同時礦山的開發將更加注重安全與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成為必然趨勢,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投入,導致水泥綜合成本上升。
第三、環保治理成本
水泥企業的環保成本主要來自于礦山生態修復、污染物減排、超低排放改造等方面,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更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少水泥企業一方面面臨環保升級投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還有大量環保欠賬需要解決。
例如:不少地區要求企業的生產礦山需采取“邊開采、邊修復”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未按預期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環保績效較差的水泥企業,還面臨著關停淘汰的風險。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水泥企業的環保治理投入將不斷加大。
第四、節能降耗的投入
工信部等四部門提出的《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十四五”期間,水泥行業熟料綜合能耗需控制在117kg標準煤的硬標準。而當前水泥行業能效低于標桿水平的產能約占5%,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約占24%,因此,水泥行業正面臨著嚴峻的節能降耗的壓力,需要持續加大節能降耗投入,進而短期內增加企業隱性成本。
第五,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當前,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新時代水泥企業應對行業變革的重要舉措,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5G技術等技術也是水泥企業實現節能降碳、降本增效的助推“神器”。工信部明確“十四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
數字化、智能化是水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存在投入大、回收期長的問題,同樣加大水泥企業成本投入。
第六、人工成本上升
近年來全社會人工成本上升也是導致水泥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的一大因素。另外,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各大水泥上市公司職工薪酬與運營成本占比基本在15%左右。并且,當前水泥行業在員工福利待遇等方面仍然不足,補全這方面的短板也是水泥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總的來說,水泥行業正處于一個轉型的關鍵期,高成本壓力既是挑戰也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承受住這些高成本“錘煉”的水泥企業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