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網評論:鄰國水泥銷量大減12% 價格為何堅挺?
韓國水泥銷量大減12% 價格卻高位堅挺
上半年韓國水泥出貨量達2284萬噸,同比下滑12%,產量2274萬噸,同比下滑12.6%。從降幅而言,韓國水泥的需求降幅與我國國內降幅不相上下。韓國國內進出口量較少,出口并沒有任何價格優勢,出貨量基本等于國內消費總量。
今年以來,韓國國內建筑市場低迷,二季度水泥需求降幅較一季度更為明顯,呈現旺季不旺的特征。一季度水泥產量1049萬噸,同比下滑10.56%,二季度產量1225萬噸,同比下滑14.36%。上半年,韓國建筑許可面積同比下滑18.7%,建筑業訂單同比也下降了8.6%。根據韓國水泥協會的預計,水泥需求下滑的趨勢將在下半年得到延續,預計全年水泥產量或降至4000萬噸。
圖1:2023-2024年上半年韓國各季度水泥產量
數據來源:https://data.ccement.com/
雖然韓國國內水泥需求大幅下滑且水泥主要成本之一的煙煤的價格呈現了下跌(2022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累計下跌63%),但是韓國水泥行業認為電價的上漲將持續提升水泥成本,同時人工成本仍處于高位,上半年水泥價格仍難以下跌,依然維持高位運行。韓國水泥企業明確表示,企業維持堅挺的價格是為了克服效益的下降。不過由于需求下降,水泥企業要實現價格上漲也很難,預計下半年水泥價格仍相對處于穩定的狀態。目前,韓國水泥價格維持在11.8萬韓元/噸附近(折合人民幣630元/噸)。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多次要求水泥行業降低價格,但目前仍未有定論。由于需求萎縮,上半年韓國水泥企業的開工率均大幅下滑,國內部分企業已考慮在下半年停工停產以應對庫存上升和需求下滑的壓力。
圖2:韓國水泥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https://data.ccement.com/
國內價格要恢復合理水平 下一步必須提升集中度
韓國水泥產能多年維持在6200萬噸左右,今年全年國內水泥產能利用率或不到65%,同樣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相比韓國,我國今年的水泥產能利用率預計僅52%左右,比韓國的過剩程度要更嚴峻一些。熟料方面,韓國熟料窯廠有10個,企業只有9家,熟料總產能6147.4萬噸。Sampyo、Ssangyong和Hanil是韓國產能前三的水泥企業,合計占國內熟料產能的50%以上。我國目前熟料窯有1500余條,有窯企業超過400多家,前三大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不足40%。
表1:中國、韓國產能數據對比
數據來源:https://data.ccement.com/
與韓國相比,不管是C3還是C10,我國的熟料產能集中度要比韓國要低很多,同時水泥企業數量要更多。正是由于較高的集中度以及企業的經營理念,韓國水泥價格依然處于較高的水平。反觀國內,上半年,我國建材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利潤實現利潤852.3億元,虧損率34%。與建材行業相比,水泥行業則虧損11億元,占建材行業總資產20%左右的卻沒有實現應有的利潤。在同樣面對宏觀經濟外部壓力環境下,水泥行業已嚴重拖了建材行業的后腿,其中一個核心原因還是集中度不夠,這也是造成當前錯峰難度持續加大的根源所在。一兩家龍頭企業的主動減產降庫存已較難扭轉低迷的價格,必須如部分市場一樣集體減產方能奏效,這又需要企業間高度的互信。自2018年以來,國內CR10產能集中度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這種停滯不前狀態的持續會帶來更大的行業內部矛盾,對未來發展十分不利,下一步行業應探索多種方式盡快提升集中度。通過集中度的提升以及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行業才能從根本上走向正常的發展軌道。
編輯:鄭建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