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海螺水泥:融合建材與光伏 賦能建筑“向綠而行”
2024年1月22日下午,宣城海螺建筑光伏科技公司3.65MW“光伏建筑一體化(簡稱BIPV)”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項目年發電量452.79萬度,相當于每年減排3749.1噸二氧化碳,節約標準煤1365.16噸,有望實現零碳目標。
聽聞喜訊,海螺集團黨委宣傳部一行三人24日來到該公司現場實地探訪。2024年的首波寒潮,讓皖南的氣溫一下子跌到了零下,但明媚的陽光卻耀眼又溫暖。公司圍墻上安裝著透光光伏幕墻,相鄰的綜合辦公樓和人才公寓樓,外立面都是藍灰相間的光伏幕墻,在陽光映照下分外清爽,現代建筑風格中透著沉穩大氣。
宣城海螺建筑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綜合辦公樓
“這些都是我們公司自己生產的光伏玻璃組件,房頂安裝了平面光伏瓦。后面的廠房裝的是金屬光伏屋頂,南面是光伏幕墻……光伏幕墻、光伏平面瓦,跟建筑一體化了。”宣城海螺建筑光伏公司副總經理周紅保邊引路,邊自豪地介紹。
從無到有,快速切入“新賽道”
從2022年3月宣城海螺建筑光伏公司正式成立,到2024年1月22日公司3.65MW BIPV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不到2年時間,宣城光伏公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初露鋒芒的蛻變,為集團加速構筑“一基五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注入了新動力。
“2023年4月21日,生產線還在調試期間公司完成首筆36kW訂單交付;2023年6月26日,首筆海外訂單624.8kW平面光伏瓦、88.83kW光伏幕墻交付,2023年12月26日,在一期生產線優化的基礎上建成首條全自動化平面光伏瓦生產線,首片平面瓦下線......”談起公司的成長經歷,每一個重要瞬間,宣城海螺光伏公司總經理徐國華都記憶猶新。
“對企業來說,人才和技術一個都不能少。”徐國華介紹。除技術團隊之外,成立之初公司從水泥行業調入及新招入大學生自主培養,經過一年培養周期,已培養3名專業技術管理骨干、5名班組長。
宣城光伏公司高度重視產品研發,已開發出光伏幕墻、平面光伏瓦、金屬光伏瓦三大品類多種系列產品,并不斷升級迭代,系列產品除了通過各種基礎認證外,還通過了綠色建材認證。公司金屬光伏瓦是行業內第一個通過國家建材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地震模擬測試的BIPV系統,能抗9級地震和12級臺風,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航拍公司全貌
二期光伏平面瓦生產線
公司深知創新發展是硬道理,知識產權是硬實力。在項目建設初期也不忘組建專利網,為后續項目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現已自主申報28項專利,6項專利已授權,其中2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此外,公司還先后獲得BIPV引領獎,中國十大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品牌,成為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和長三角BIPV研究院副院長單位。
前景向好,乘勢而上“拓市場”
全自動化光伏幕墻兼容平面瓦生產線
談到建筑光伏的特點和優勢,徐國華如數家珍。
“建筑光伏把太陽能電池板集成到建筑外立面、屋頂,是一種建筑集成型光伏電站系統,擴展了建筑的功能,使建筑由原來的一個耗能載體,變為一個產能載體。”
“建筑”+“光伏”全生命周期內投資性價比優勢明顯,已經成為綠色建筑未來發展的趨勢。現有的綠色建筑技術只是為建筑節能降耗,并不產生能源。而BIPV能產生清潔電力,實現建筑零耗能,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可回收投資成本,比其它綠色建材性價比更高。BIPV系統中除組件和部分導水系統外,其它部件處于相對較好的密封環境,比常規彩鋼瓦屋頂使用壽命更長,投資有收益、稅收享優惠,也能更好地避免漏水隱患。
普通建筑與光伏建筑投資對比測算圖解(車棚)
近年來,國家接連出臺多項光伏建筑行業相關政策,《“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將儲能列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利用儲能改善光伏涉網性能,光伏在儲能加持下,才能得到良性發展。目前光伏行業呈現高速增長和內卷化加劇的現象,建筑行業整體下行,但建筑光伏市場持續增長。截至目前,全球建筑光伏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占據了最大市場份額,其次是歐洲和北美地區,預計未來幾年,建筑光伏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普通建筑與光伏建筑投資對比測算圖解(廠房)
2023年以來,宣城海螺光伏公司緊緊聚焦國家“雙碳”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一基五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主動搶抓新能源戰略風口,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逐步培育壯大建筑光伏產業。公司產品已在烏茲別克斯坦、山東棗莊市區政府辦公樓、南京零碳供電所、上海浦發熱電能源、寧波海上光伏項目等多地投入使用,已累計取得及儲備20余個項目、2.3萬平方米訂單。
金屬光伏瓦
減碳降碳,建筑光伏“可作為”
從高空俯瞰,宣城海螺光伏公司大樓由通透的藍色玻璃組成,里面排布著整齊的“細線”,這些“細線”是薄膜電池,能把光變成電,陽光璀璨之下,整齊連片的藍色光伏板熠熠生輝,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座“自發電”大樓年發電量452.79萬度,相當于每年減排3749.1噸二氧化碳,節約標準煤1365.16噸。在這里,光伏設備不再是單純的發電工具,而是與整體建筑融為一體,不僅能展現建筑設計之美,也是公司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助力建筑業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途徑。
BIPV應用外觀效果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了解,當前我國每年建筑業竣工面積約40億平方米,按照可安裝光伏面積約2.8億平方米來估算(可安裝面積約7%),每年新增BIPV裝機容量可達到40GW。在投資規模方面,2022年,我國BIPV市場規模達到了210億元,同比增長約5%,2023年上半年131.25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BIPV市場規模將達到760億元。在裝機容量方面,2022年BIPV裝機容量為750MW,總安裝面積為377.4萬平方米,約占全球BIPV市場七成,同比增長6%,2023年上半年裝機397.5MW。到2025年,我國BIPV裝機量預計將突破1GW,市場提升空間巨大。
普通建筑與光伏建筑投資對比測算圖解(圍墻)
“建筑光伏又是新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隨著建筑光伏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發展前景相當樂觀。就以我們海螺水泥工廠一棟宿舍樓及辦公樓為例,安裝300kW的BIPV產品測算,可實現碳減排4.3萬噸,增加碳收益310萬元,可以有效推動集團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徐國華說道。
普通建筑與光伏建筑投資對比測算圖解(辦公樓)
錘煉內功,矢志不渝“再出發”
公司成立初期,經營發展確實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如BIPV市場尚未打開、接單周期長等,徐國華告訴我們。
“盡管這個行業現階段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競爭激烈,但發展風險已經大幅降低。在行業快速發展期,企業比拼的是成本和技術,以此來提高市場地位,吸引更多客戶,構建自己的生態圈,搶占先機。”
“我們通過市場信息梳理,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中空光伏建筑玻璃和適應歐洲市場的光伏平面瓦等,從產品設計到系統方案解決,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BIPV項目展廳
2024年,是“十四五”時期國家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鞏固和增強公司技術能力、拓展客戶資源的攻堅之年。穿越周期的過程固然很痛苦,但是國家的“雙碳”目標早已明確,全球對新能源的追求也不會變,相信在集團公司“一基五業”高質量發展模式的指引下,海螺建筑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一定能有力推進集團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