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太斌:水泥廠脫硝技術路線探討及選擇
超低排放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行業不太景氣的當下,水泥企業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的壓力不小。超低排放對水泥企業的意義何在?如何選擇適宜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中國水泥網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 鄭州同輝建筑材料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巴太斌。
巴太斌指出,超低排放對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企業而言,技術改造不僅能夠實現超低排放,同時還能促進技術升級,增強競爭力,提升企業整體形象。
同時針對資金不足與成本增加等問題,巴太斌建議,企業在進行技術路線選擇時要重點考慮一次性投資與運行成本。
據了解,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標志著我國水泥行業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也將對全球水泥行業深度治理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出的好政策重在落細落實。巴太斌表示,有政府專項資金支持,疊加成熟的技術裝備,《意見》的落實難度并不大。當前的挑戰在于水泥市場態勢不佳,企業配套資金有難度。針對具體排放指標來看,顆粒物、二氧化硫大部分企業壓力不大,氮氧化物排放<50mg/Nm3目前大部分企業做不到,需要加大投入進行技改。
作為脫硝技術的專家,巴太斌表示,水泥窯的氮氧化物來自于生產工藝,通過調整生產工藝來消除或者減少氮氧化物,這是水泥人追求的目標。
巴太斌介紹,目前有源頭、中間、末端等包括管道脫硝、SNCR、CSR多種脫硝技術,各有優缺點。
根據巴太斌的調研結果,管道脫硝可以把窯內煙氣通過管道爐的氮氧化物100%的脫除,窯內煙氣有少部分漏入五級預熱器,這少部分窯內氮氧化物和分解爐產生的氮氧化物通過現有SNCR系統處理,輕松實現氮氧化物排放小于50mg/Nm3,沒有新增運行成本,“管道爐+SNCR”技術路線在多家企業應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水泥企業如何選擇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需要更新哪些裝備設施?6月13-14日,中國水泥網在江蘇南京舉辦“第十一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暨裝備更新論壇》”,會上,巴太斌將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