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善淦:能改盡改!環保持續升級關乎水泥企業生存
今年,水泥行業出臺了一系列超低排放政策,其中,有組織排放控制指標要求,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 10mg/m3、35mg/m3、50mg/m3。并要到2025年底前力爭5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2028年底前重點區域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基本完成改造,全國力爭 8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
當前,全國有多少水泥企業能達到上述水平呢?超低排放改造的難題又在哪?又要如何解決?對此,中國水泥網與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教授級高工、原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袋委會秘書長吳善淦進行了交流。
“目前,全國能有10%的水泥廠能達到上述超低排放值就不錯了。”吳善淦表示,現在水泥行業的環保壓力很大,不僅出臺了最新的超低排放政策還開始對水泥廠的低效無效落后設施進行排查,淘汰不成熟、不適用、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的治理工藝。對于超低排放最近還發布了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征求意見稿,并已經開始對不少省市的水泥企業展開監測核查,不達超低排放標準的都要制定計劃何時完成改造。
“比之環保壓力,現在水泥行業最大的壓力是沒錢。”吳善淦直言,所以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和我們的人才配備情況,科學合理的來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超低排放工藝,既要經得起國家環保部門的環保核查,又能夠達到我們的排放要求。
吳善淦認為,現在水泥行業三大污染物的治理中粉塵、二氧化硫都已經不成問題,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脫硝。氮氧化物治理工藝路線很多,難以選擇,同時投資和運營成本高等,對企業來說是很大挑戰。對水泥行業來說最大的壓力就是資金匱乏,所以選擇投資少又能達到超低排放效果的技術路線很重要。
他認為,從長期使用和經濟效益方面來說,在眾多的脫硝工藝中,高溫低塵SCR脫硝技術更為成熟穩妥。“對水泥行業來說,300~350度的釩鈦系催化劑應該是最成熟的,其它脫硝催化劑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吳善淦表示,先高溫除塵再脫硝,不僅可以減少催化劑的磨損避免中毒,還能降低催化劑和氨水的使用量。
值得關注的是,吳善淦表示,水泥行業一系列環保政策如超低排放政策,將會淘汰一部分落后企業。事關企業生存,企業一定要引起重視,能改造的盡量改造。不過在如今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也要考慮企業的投入成本,一些沒必要改造的要抓緊時間想好出路。
水泥企業如何選擇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需要更新哪些裝備設施?6月13-14日,中國水泥網在江蘇南京舉辦“第十一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暨裝備更新論壇》”,會上,吳善淦將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