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明年將加大力度查處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12月27日,首次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針對如何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競爭行為、改善消費環境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提到,明年將聚焦建材等民生領域,加大力度查處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著力規范行政性壟斷行為。水泥行業作為重要的建材產業,應引起廣泛重視,避免企業的行為違反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讓市場主體進得來、出得去、活得好
我國市場主體已進入億戶時代。“在促進市場主體持續增長上下功夫,在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上下功夫,在延長企業生命周期、發展更多優質企業上下功夫。”張茅說,要讓市場主體進得來、出得去、活得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繼續發揮穩就業的支撐作用。
競爭政策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政策體系。張茅說,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落實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強化競爭中立原則,不僅要規范企業的競爭行為,更要規范政府部門扭曲公平競爭行為,為內資和外資、國有與民營、大公司與中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張茅表示,明年將聚焦公用事業、原料藥、建材、日常消費品等民生領域,加大力度查處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著力規范行政性壟斷行為,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著力改善消費環境“屢禁不絕的假冒偽劣,既涉及質量問題,也涉及價格和不正當競爭問題,既涉及廣告、虛假宣傳,也涉及侵犯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既涉及流通環節,也涉及生產環節。”張茅說,要針對市場環境中影響消費信心的薄弱環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圍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建立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重大質量事故調查制度。
——圍繞質量強國戰略實施,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推動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質量是企業生產出來的,是政府監管出來的,更是市場競爭出來的。要貫徹質量提升行動指導意見,強化企業在質量提升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方向,促進高質量發展。
實現公平公正監管
張茅說,明年要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除特殊領域外,所有的行政檢查事項都要通過“雙隨機”抽查的方式進行,取代日常監管原有的“巡查制”和隨意檢查,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
強化信用監管是加強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也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張茅說,要把公開公示作為信用監管的基本方式,把涉企信息真正歸集到企業名下。研究規范“黑名單”制度,政府部門只有黑榜,不設紅榜。進一步推動部門聯合懲戒,發揮社會共治力量,讓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使企業不想更不敢違法。
“市場監管不是勞動密集型工作,不能依靠應急性的運動式執法。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秩序的突出問題,關鍵要依靠科技創新、制度建設。”張茅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監管要依靠標準、技術規范和法律法規予以保障。
張茅表示,當前市場秩序中的一些問題屢禁不止、一犯再犯,關鍵是企業違法成本低、消費者維權成本高、市場監管執法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重要原因在于監管的相關標準和制度滯后。要加快一些急需標準和重要制度的建設,不斷提高市場監管的權威性、有效性。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