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西部大開發 新疆水泥企業享減免稅收
“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的10年,我們公司預計每年可減免稅收不低于一億元”。
說這話的是新疆青松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總監姜軍凱,這家曾背著退休職工超在職職工數量及落后生產工藝的企業,在落戶烏魯木齊后,受到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主動淘汰落后工藝,新建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年產量提高很大。
2007-2010年累計享受所得稅減免4034萬元,銷售收入從1.73億元增加到4.77億元。
“根據日前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有關通知,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稅收政策問題”,8月31日,烏市國稅局所得稅處負責人袁月珍說,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預計惠及38個大類,60余個行業的納稅人。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凡屬于西部地區內資鼓勵類產業、外商投資鼓勵類產業及優勢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在政策規定范圍內免征關稅;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另外,對西部地區2010年12月31日前新辦的、根據所得稅的相關政策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的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其享受的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可以繼續享受到期滿為止。
能夠享受這些鼓勵類產業企業是指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
目前,《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暫未發布,烏市國稅局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9號公告的類別、行業作出預測: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預計每年可為烏市企業減稅超過5億元,預計10年減稅約60億。
烏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健超表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延續,無疑是在中央新疆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又起到一個疊加效應。這表明,我國以西部大開發為基點,利用財稅政策調整區域經濟結構的戰略將延續,也體現出中央進一步支持西部發展的堅定決心。
新的減稅政策主要涉及企業所得稅和關稅兩個稅種,以這兩個稅種為切入點實施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更有利于全國經濟結構的優化。根據政策規定,受鼓勵類產業可以享受到所得稅稅收優惠,因此其生產成本將降低,而這些產業的產品的最終用戶來自于全國各地,全國相關產業的成本也將由此降低,從這個角度看,該項政策有利于全國經濟結構的優化。
回顧首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的10年,無論是廣匯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溢達紡織,還是新疆電力公司這樣的國企,包括新疆青松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兵團企業,均受惠到了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減稅雨露。
新疆廣匯實業集團公司副總裁馬安泰介紹,受益西部大開發政策,集團公司下屬的50多家企業,從2001-2010年累計減免各項稅收10.20億元。
“西部大開發10年,新疆電力公司企業所得稅共計減免4.18億元,2006年公司總計納稅所得4.03億元,10年間企業所得稅減免超過當年納稅所得”,新疆電力公司財務資產部副主任鄭敬虔說。
作為一家外資企業,過去10年間,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充分享受到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給予外資企業的多項稅收優惠:15%的稅率優惠、外資企業“兩免三減半”、先進技術企業、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等,10年中共減免所得稅6695萬元。
其公司總會計師宋濤介紹,公司自建廠開始,正值國家發布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受到減免多項稅收的鼓舞,2001年公司當即投入1.4億元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全套生產設備,一方面增加產能65%,另一方面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公司也依靠這些稅收減免及之前儲備的抗風險能力,保持了企業持續發展。
“從2001年至2010年,包括以上這些各類型企業,在烏魯木齊市累計享受各項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的企業有6000多戶”,袁月珍介紹,10年間,共計減免企業所得稅收96.18億元,主要享受優惠政策有:西部地區鼓勵類企業減按15%優惠稅率、外商投資企業 “兩免三減半”、自治區境內新辦企業免征3年企業所得稅等。
“從稅收數據看,過去10年里,通過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烏魯木齊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特色產業得到發展”,烏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健超認為,同時,稅源結構趨向合理,特別是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在稅源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強。事實證明,這10年也是烏市稅收經濟發展協調,規模質量最好的10年。
“從這一組數據不難看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有力支持了企業的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循環經濟發展,營造了和諧的稅收征納環境,有效發揮了稅收政策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控作用,緩解了企業資金緊張的矛盾,優化了投資環境,而且有力地促進了烏市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自治區黨委政研室經濟處處長吳筠分析。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西部大開發始成為一項國家戰略并加以實施。今年的“十二五規劃”就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2011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進入第二個十年的元年,也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日前來疆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熊文表示,按照計劃,從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礎設施改善、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制度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我國將進入西部開發的沖刺階段:培育特色產業,實施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和專業區域布局的全面升級,在此背景下,通過稅收政策引導,營造出一個成熟的西部商務環境,增強企業對未來的信心和決心,對于促進中西部共同繁榮,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鋪平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過去10年,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總量超過4萬億元,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安排西部地區的總量達到8900億元。而“十二五”期間還將繼續向西部傾斜,如果以目前年均20%的增速,5年就將翻番。
對此,吳筠表示,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干預經濟、調節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手段。財政上的支持,相對于有限的有形資本投入對西部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政策支持不僅可以產生激活、放大全社會資本參與的“擠出”效應,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各創業主體的潛力,進一步實現更深更廣的生產力解放。
在他看來,強調財政政策的重要,也是基于東部發展成功經驗的啟迪和提示。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初推行的“非均衡”發展戰略,為讓東部率先發展起來,中央政府給予一系列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的財政稅收政策,使東部沿海地區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因此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支持同樣至關重要。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過程中,中央財政性投資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重點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傾斜,作為烏市國稅系統的負責人,方健超對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思考,“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全國各區域發展政策的出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相對于全國比較,存在力度減弱、優勢不足的問題,而稅收優惠政策歷來是增加投資預期,吸引產業轉移的重要因素。因此烏魯木齊市在跨越式發展進程中,仍面臨一些困難”。
也正因此,烏市國稅局期望通過加大此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解讀,積極做好政策的延續落實和銜接,增強烏市招商引資預期,緩解投資不足、融資平臺不多的問題,力爭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惠及更多企業,從而進一步支持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z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