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發布!
5月1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了《關于推進實施 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公告中印發《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中明確:
到2025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力爭全區5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前,全區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基本完成改造。
在基準含氧量10%的條件下,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廢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達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業每月生產時間至少95%以上時段排放濃度小時均值滿足上述要求。
進出企業的原燃料采用鐵路、水路、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皮帶通廊等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
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加大對過剩產能控制力度,堅決遏制新增水泥產能。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氨逃逸,脫硝氨水消耗量小于3.5kg/t熟料(基于20%的氨水濃度折算)。除塵采用袋式、電袋復合式等高效除塵技術。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推動實施水泥熟料生產企業(不含礦山)和獨立粉磨站(含生產特種水泥、協同處置固廢的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力爭全區5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改造,區內國有企業集團基本完成有組織、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全區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基本完成改造。
二、指標要求
(一)滿足地方標準要求。水泥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前需嚴格落實自治區《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64/1995-2024),新建企業自2024年5月4日起,現有企業自2025年1月1日起,執行地方標準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推進新改擴建(含搬遷)水泥項目按超低排放水平建設。
(二)滿足超低排放要求。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是指所有生產環節的大氣污染物有組織、無組織排放及運輸過程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生產環節包括礦山開采及輸送、破碎、粉磨、配料、熟料煅燒、烘干、協同處置等,以及物料產品儲存運輸。控制指標和措施要求如下。
1.有組織排放控制指標。在基準含氧量10%的條件下,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廢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其他有組織排放具體指標要求見附表1,氨等表中未作規定的按地方標準執行。達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業每月生產時間至少95%以上時段排放濃度小時均值滿足上述要求。
2.無組織排放控制措施。物料儲存、物料輸送、生產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源,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控制設施。無組織排放控制設施與生產設施同步正常運行,產塵點及生產設施無可見煙粉塵外逸,廠區整潔無積塵。具體要求見附表2。
3.清潔運輸要求。進出企業的原燃料采用鐵路、水路、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皮帶通廊等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達不到的企業,汽車運輸部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產品運輸優先采用清潔運輸方式,汽車運輸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廠內使用新能源運輸車輛(2025年底前可采用國六排放標準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原則上采用新能源,無對應產品的滿足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2025年底前可采用國三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
4.監測監控要求。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應通過全面加強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過程監控和視頻監控設施建設等方式自證穩定達到超低排放要求,包括以下措施:安裝自動監控設施,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并驗收,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增加氨污染因子自動監測;主要生產裝備和污染治理設施安裝分布式控制系統(DCS),重點環節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施;建設全廠環境管控平臺,記錄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相關監測監控和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以及清潔運輸情況;自動監測、DCS系統等數據至少保存五年以上,高清視頻監控數據至少保存一年以上。具體要求見附表3、4。
三、重點任務
(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加大對過剩產能控制力度,堅決遏制新增水泥產能。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寧夏回族自治區能耗雙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試行)》《自治區工業行業2022-2025年高耗低效產能整合退出實施方案》(寧制組辦發﹝2022﹞2號),通過綜合手段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列入淘汰退出計劃的企業或設施不再要求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二)有序實施超低排放。因廠制宜選擇成熟適用的環保技術。強化源頭控制,水泥窯配備低氮燃燒器,采用分級燃燒及其他分解爐含氧量精細化管控等低氮燃燒技術,窯尾廢氣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等組合脫硝技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氨逃逸,脫硝氨水消耗量小于3.5kg/t熟料(基于20%的氨水濃度折算)。除塵采用袋式、電袋復合式等高效除塵技術。
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無組織排放控制采用密閉、封閉等有效治理措施。鼓勵采用機械化料場、筒倉、圓庫等物料儲存方式,產塵點按照“應收盡收”原則合理配置廢氣收集設施,優化收集風量。優化工藝流程,減少轉運環節,降低物料落差,縮短運輸距離;破碎機、磨機喂料裝置采用密閉或封閉防塵措施。推進水泥企業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
加強清潔運輸改造,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運輸,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新建或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打通與主干線連接等方式,有效增加鐵路運力;對短距離和廠內運輸物料的,優先采用封閉式的管道、管狀帶式輸送機、皮帶通廊或新能源車輛等方式運輸。企業應配備專職人員加強運輸管理,建設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建立進出廠運輸車輛、廠內運輸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電子臺賬。具體要求詳見附表5。
(三)統籌推進減污降碳。鼓勵企業在超低排放改造時統籌開展減污降碳和清潔生產改造,積極探索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工藝技術。推動非碳酸鹽原料替代,在保障水泥產品質量前提下,提高廢渣資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全面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礦渣、粉煤灰工業廢物摻加比例,降低熟料系數。提高水泥產品質量和應用水平,促進水泥減量化使用。積極推進燃料替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等替代煤炭;采用獨立熱源烘干的企業,鼓勵使用天然氣、電、凈化后煤氣等清潔能源。嚴格執行水泥行業能源消耗限額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將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熟料產能清零,按期淘汰《自治區工業行業2022-2025年高耗低效產能整合退出實施方案》中產能整合退出企業。加快推廣低阻旋風預熱器、高效燒成、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等節能技術裝備。
(四)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業環保管理機構。建立企業環保設施檢修與維護、環境監測、環保監督與考核、環保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按照排污許可技術規范要求,規范、準確、完整記錄環境管理臺賬,如實反應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
加強超低排放運行管理。確保水泥熟料生產與脫硝系統同步運行,做好脫硝劑采購記錄、消耗量日常檢查記錄和噴槍維護記錄。采取合理控制脫硝劑用量,優化反應溫度、反應區間和停留時間等有效措施控制氨逃逸。定期檢查無組織排放設施運行情況,可通過智能化、數字化建設,實現無組織排放精準管控。采取徹底拆除、切斷、物理隔離等方式取締煙氣旁路,確因安全生產需要保留的,在非緊急情況下關閉并鉛封,通過安裝自動監測設備、流量計等方式加強監管。鼓勵在旁路設置感應式閥門,將閥門開啟狀態、開度等信號接入中控系統,并保存歷史記錄。
在當前行業面臨嚴峻挑戰之際,主動地推動大規模生產設備更新換代,積極推進水泥產業的節能技術創新與環保升級轉型,對于提升水泥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具有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和實際效用。
為此,中國水泥網將于6月13-14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第十一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暨裝備更新論壇》”。本論壇將集聚政府主管領導、行業技術專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水泥企業及裝備供應商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討和解析水泥行業設備更新與綠色升級的實踐路徑,推動行業向更高能效、更綠色環保的未來邁進。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