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市泗水縣逐“綠”向“新”譜寫產業發展 新篇章
泗水縣秉持“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的理念,緊抓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機遇,嚴格執行“綠色門檻”準入制度,加速推進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環境影響評價要素支撐,持續釋放改革效能,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生態資產和生態文化的相對優勢,著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泗水樣板。
一、深化環境資源轉化,強化要素保障,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一是科學規劃布局,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重要抓手,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并將其融入全域整治規劃和系統整體布局中,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已完成經濟開發區、經濟開發區西南片區、西城產業園、西城工業園、金莊鎮卞莊工業園以及綠色智能鑄造共享經濟產業園6個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的規劃環評,形成“空間優化、產業集群、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綠色集約”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二是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綠色產業高地。持續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錨定主導產業培育和節能減排方向尋求新突破。通過技術革新和設備升級等手段,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今年以來,濟寧海螺水泥低碳園區的綠色電力消費經驗做法成功入選全省綠色電力消費發展典型案例,海螺純電動礦車項目獲評2024年山東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優秀案例。三是聚焦重點項目,加速綠色轉型步伐。成立綠色發展推進領導小組,定期深入綠色工廠重點培育企業幫扶指導,推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化技改項目等相關政策,針對基礎設施、能源資源投入、環境排放、績效指標等創建標準,為企業提供全面業務指導,并建立綠色發展儲備庫。截至目前,已有縣域11家企業成功創建市級綠色工廠,經濟開發區成功創建市級綠色園區,匯川汽車部件同時榮獲省級綠色工廠和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稱號。
二、聚焦生態資產激活,喚醒“綠色潛能”,助力高質量發展。一是鞏固生態優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今年5月,大氣綜合質量指數達到有歷史記錄以來的單月最優水平,水環境質量連續三年穩居全市前三名,國控泗河故縣壩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縣域內無新增污染地塊,地下水達標率達到100%。2023年,依托縣域良好的環境質量,全縣榮獲“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榮譽稱號。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綠色項目”支撐。將園區作為經濟發展主陣地,積極推動LED顯示屏生產項目等在談項目簽約,重點推進光學材料及商顯屏制造、唐樂生物、幻彩新材料包裝等在建項目建設,全力推進經濟開發區和城際軌道省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并加快中俄東線濟寧支線(泗水段)、長峰峪抽水蓄能等項目建設。三是強化監督幫扶,推進“雙隨機”執法。深入踐行“嚴管厚愛”入企幫扶理念,確保企業行穩致遠。今年以來,已完成監管對象庫更新錄入,共計將2642家監管對象納入平臺管理,同時,開展“雙隨機”檢查20次,累計檢查企業達571家次。
三、弘揚生態文化理念,推動兩山實踐由“探索”向“輸出”轉變。一是打造生態旅游帶,促進綠色發展。以龍灣湖水源保護地為圓心,向兩側延展,圍繞河湖兩岸精心布局,形成龍灣湖藝術小鎮、南仲都農業生態觀光園、姥姥家鄉村親子民宿、鳳凰谷智慧科技農業園等一系列以“采摘+旅游+教育+藝術”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產業帶。二是特色文創賦能,打造“農綠”品牌。充分發揮園區、合作社、專業戶帶動作用,持續推動萬畝瓜菜產業提檔升級。今年3月,成功舉辦“中國泉鄉好品泗水”2024年泗水縣第十屆西瓜節,并在中央、省、市各級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推介,進一步提升“曲泗”西瓜品牌影響力。通過群眾自籌、銀行惠農融資以及街道獎補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120余萬元,實施瓜菜大棚升級改造工程,目前已建設高架式大棚30個,總面積達70余畝,惠及農戶50余戶,實現瓜菜一年“四種四收”,畝均效益達2萬元以上,片區內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三是踐行“兩山”理念,構建融合發展新格局。全縣共計納入并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評估任務村莊235個,縣域環境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深入實施“旅游+美麗鄉村+文化產業”等“旅游+”戰略,構建文旅、商旅、農旅三個旅游經濟圈,創新推行“鄉村振興合伙人”運營模式,成功打造等閑谷藝術糧倉、閱湖尚儒研學基地、龍灣湖文創街以及等閑谷旅游民宿集聚區等多個新興業態。截至目前,已簽約鄉村振興合伙人286名,落地實施業態項目136個,形成“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游”六位一體融合發展新格局。2024年4月,全縣被省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專班評選為第二批“整縣域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重點縣。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