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外加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2018)
混凝土外加劑被稱為是是現代混凝土原材料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第五種組分。我國外加劑行業在禁現政策、房地產和基建的高速發展歷史背景下有了快速的增長。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商品混凝土產量增速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預拌混凝土總消費量為13.06億方,同比增長10.1%,全口徑下同比下滑7.33%,外加劑行業也開始進入飽和期,近幾年外加劑產量穩定在1400萬噸左右。本文將結合混凝土行業對外加劑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一、前三季度混凝土宏觀需求面回顧
1、混凝土及水泥制品消費情況
2、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業效益
3、主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改善
二、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1、全國減水劑市場
2、減水劑上游產業情況
3、主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
4、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一、前三季度混凝土宏觀需求面回顧
1、混凝土及水泥制品消費情況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預拌混凝土總消費量為13.06億方,同比增長10.1%,全口徑下同比下滑7.33%。兩個不同口徑數據的背離主要是受到統計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增強、剔除重復數據、企業剝離等因素的影響。從企業數量來看,截至2018年8月,全國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單位9863戶,比上月減少了189家,而此前規上的企業數量一直都是增長的。
圖1:2017-2018.09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今年前三季度,混凝土預制樁等水泥制品產量均下滑。1-9月混凝土預制樁產量為2.25億米,同比增長9.33%,全口徑產量下滑13.66%。從預制樁產量的同比增速來看,2017年初開始下行至今年3月份,之后有回升的跡象。
圖2:混凝土預制樁產量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業效益
今年前三季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為9901家,同比增加465家。前三季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7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9%,利潤總額累計429.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38%。虧損企業1544戶,比去年同期減少299戶,虧損企業今年累計虧損額36.78億元,比去年同期降低4.74億元,降低11.42%。
圖3: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效益
數據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前三季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利潤率為4.73%,去年全年利潤率為5.38%,均低于同期的工業利潤率和水泥行業利潤率。從2014年以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利潤率呈下降趨勢。
圖4:工業、水泥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利潤率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主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三家混凝土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165.94億元,同比增長26.4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累計3.45億元,同比增長44.47%;四家水泥制品企業營業收入累計24.83億元,同比增長26.95%,歸母凈利潤合計4.04億元,同比增長236.14%。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上市企業利潤與收入變化情況與整個行業走勢相符。4家制品公司中去年三季度有3家虧損,今年僅有1家虧損。
表1:2018年前三季度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業績報告,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二、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混凝土外加劑被稱為是是現代混凝土原材料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第五種組分。根據(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混凝土外加劑是混凝土中除膠凝材料、骨料、水和纖維組分意外,在混凝土攪拌之前或拌制過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劑根據功能主要分為四類: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變性能的,包括減水劑和泵送劑等;2)調節混凝土凝結時間、硬化過程的,包括緩凝劑、早強劑、促凝劑和速凝劑等;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包括引氣劑、防水劑、阻銹劑等;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包括膨脹劑、防凍劑、著色劑等等。其中減水劑是最重要的外加劑品種之一。
50-70年代,我國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發展緩慢,80年代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混凝土外加劑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高效減水劑的開發與應用是20世紀混凝土技術進展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自20世紀80年代,外加劑,尤其是高效減水劑,在我國的混凝土市場逐步推廣應用,已成為尤其是在高強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現代混凝土尤其是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減水劑的成功應用。混凝土外加劑也被認為是混凝土工藝和應用技術上繼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之后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圖5: 減水劑產業鏈
資料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1、全國減水劑市場
為了改善城市環境,減少粉塵污染,自2003年起全國各省市要求禁止現場攪拌,必須使用預拌混凝土。為了保證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減水劑必不可少。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減水劑行業得到了持續的發展。混凝土中使用減水劑的比例從2006年的30%左右持續提高至目前約70%,減水劑的應用得到了極大的推廣。
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商品混凝土產量增速下降,外加劑行業也開始進入飽和期,近幾年外加劑產量穩定在1400萬噸左右,其中減水劑產量在800-900萬噸左右。盡管總產量已經飽和,減水劑的產品結構持續改善,聚羧酸系減水劑從占比不到40%到2017年占比接近80%。聚羧酸系減水劑主要用在高速鐵路,城市地鐵,海洋工程,大型建筑物的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結構中,目前也逐漸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民用建筑。
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6000多家外加劑生產廠家。截至今年11月,共有200多家減水劑生產企業通過了鐵路減水劑產品認證并獲得產品認證證書(CRCC),其中科之杰和蘇博特是全國減水劑銷量最大的企業,2017年聚羧酸減水劑銷售量分別為38.19萬噸和36.7萬噸。
圖6:2011-2017年中國減水劑產量(每兩年統計一次,聚羧酸以20%液體計算)
數據來源:混凝土外加劑分會,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減水劑上游產業情況
(1)單體格局
聚羧酸(PCE)單體是生產聚羧酸系減水劑的主要原料。目前國內聚羧酸單體企業約有50家左右,產能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華東、東北地區,其中華東產能占比超過一半。龍頭企業奧克股份的單體產能占據國內40%左右的份額,圍繞國內環氧乙烷工廠布局,有六大單體廠,其中揚州目前是最大生產基地,乙氧基化產能30萬噸,環氧乙烷產能20萬噸,其他地區在遼寧、吉林、廣東、武漢和四川。
表2:中國聚羧酸(PCE)減水劑單體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隆眾石化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以聚羧酸減水劑生產的主流原料HPEG華東地區價格為例,2016年-2017年價格整體穩定上漲,從8500元/噸左右漲至超過12000元/噸。去年下半年至今,價格基本穩定在12000-13000元/噸。今年聚羧酸減水劑單體價格上揚,企業利潤增長。
圖7:HPEG華東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隆眾石化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環氧乙烷(EO)格局
2012-2018年,國內環氧乙烷產能增長率達180%,目前環氧乙烷總產能達475.5萬噸。按區域來看,國內環氧乙烷產能集中在華東以及東北等地,華東是目前環氧乙烷最大供應地。按企業性質來看,民企產能占比躍居第一,但目前國內環氧乙烷定價權依然掌握在“兩桶油”手中。
圖8、9:我國環氧乙烷產能分布圖
數據來源:卓創資訊,金聯創
減水劑行業的價格波動主要受到環氧乙烷價格變動的影響。2013-2015年,環氧乙烷價格年年走低,2016-2017年明顯回升。2018年運行區間縮窄,在較高位徘徊。
圖10:2015-2018年華東環氧乙烷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金聯創
3、主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
三家外加劑行業上市公司在經歷了2015-2016年的業績萎縮后,2017-2018年逐漸恢復增長,今年前三季度三家營業收入合計43.05億元,同比增長46.23%,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合計5億元,同比增長64.7%。
表3:2018年前三季度外加劑行業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4、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1)產能集中
外加劑生產廠家主要聚集在沿海和發達地區,分布不均衡,加大了內陸偏遠地區外加劑使用成本,也對運輸過程中如何保證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理論與實際脫節
目前對于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還比較初級,不能完全滿足實際施工的要求。一方面是科研跟不上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是外加劑種類眾多,技術日趨復雜,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存在不按規定、用錯、過量使用外加劑的情況,操作人員的經驗技術和靈活性、現行的檢測技術跟不上,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3)未來趨勢展望
混凝土減水劑將繼續向低摻量、高效能、多功能、有機型、低堿型的方向發展。聚羧酸減水劑是目前外加劑行業最大的增量品種,從綠色建材、成本下降角度,混凝土禁現、預報混凝土產量的增長,基建項目的建設等各角度來看,未來聚羧酸減水劑的國內需求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已經過了高速增長階段,增速將會有所放緩。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大大地利好建材行業,國內的外加劑企業也可借此機會走出去。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