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理由支持4個理由不支持人民幣貶值
北大光華教授:中國是否應該讓人民幣貶值?
北京時間5月9日消息,對于人民幣是否應該繼續貶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微博]客座教授、卡耐基基金會高級副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撰文指出,支持者認為貶值可以提高出口和GDP增長、抑制熱錢流入,但可以有4個理由反對人民幣持續的貶值:一是匯率貶值不利于經濟從投資向消費轉型,二是當前低失業率的環境并無貨幣貶值的迫切要求、貶值僅造成收入在家庭部門內部的轉移以及增長從非貿易部門向貿易部門轉移,三是持續貶值可能不但抑制熱錢流入還會造成熱錢逆轉和大規模凈流出,四是可能遭致貿易伙伴的反對。
佩蒂斯認為,在中國的經濟轉型過程中,匯率只是政府所考慮的諸多因素之一。中國名義GDP增長率與基準利率之間的差值已經從短短3-4年前的11-13%降至當前的2-3%(甚至更低)。相比人民幣匯率升值,這一點對于中國外部和內部均衡的調整將產生大得多的積極作用,佩蒂斯如是稱。
佩蒂斯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兩個理由支持人民幣進一步貶值,有4個理由不支持人民幣貶值,而對于中國央行[微博]是否應該徹底改革現有匯率體制的爭論,剛好反映了這兩種看法之間的政治角力。
佩蒂斯在文中寫到:
支持人民幣貶值的主要理由有兩個:
1. 人民幣貶值是由中國家庭向貿易品部門的生產商提供補貼。對生產商的補貼將使得他們擴大生產和雇傭,從而提升GDP增長。
2. 中國經受了大量投機性熱錢的流入,對中國較高的利率和匯率升值進行套利。這導致中國央行在吸納這些熱錢過程中造成貨幣超發和過度信用擴張。如果在較長期內讓人民幣持續貶值,將會大大打擊熱錢流入的積極性,從而減輕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壓力。
反對人民幣繼續貶值的主要理由有4個:
1. 要調整國內需求、從投資轉向消費,最重要以及也許最可持續的方式就是增加家庭收入占GDP的比重。匯率低估會給家庭收入占GDP的份額造成極大的向下壓力,而重估有助于均衡過程。如果中國央行開始讓人民幣貶值,需要提高利率、實現更快的工資增長或者企業和政府部門向家庭進行其他方式的財富轉移,才能達到同樣的再均衡效果,而這些都會帶來成本。
2. 在失業率或者非充分就業較高的情況下,比如90年代和上一個十年初期,讓人民幣貶值可以刺激增長和就業,但現在屬于低失業率的環境,貨幣貶值的要求遠沒有那么迫切。如果貨幣貶值只帶來工資增長(貿易品部門將提高工資爭奪勞動力),工資上升可能僅僅只夠抵消進口價格上升的負面影響。貨幣貶值可能只是將收入從(作為進口者的)家庭轉移到(作為勞動者的)家庭,將增長從非貿易品部門(政府和服務)轉移到貿易品部門。
3. 中期內讓人民幣持續貶值不但會降低熱錢流入,而且可能導致熱錢流出,再加上中國已經非常嚴重的資本外逃,資本賬戶凈流入可能變為嚴重的凈流出。這意味著,在過去20年大規模凈流入所支撐的貨幣擴張之后,中國銀行(2.63, 0.02, 0.77%)體系的經營環境將發生劇烈變化。
4. 在一個需求結構性疲軟的世界里,通過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來提高貿易順差的做法將會受到貿易伙伴的抗議。尤其對于那些本身已經具有貿易盈余的國家而言。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