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非洲合作升級 基建唱重頭戲
50年前,新中國的首位總理周恩來率團訪問非洲十國,成為新中國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關系的“開山之旅”。
50年后的今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埃塞俄比亞和非盟總部、尼日利亞、安哥拉、肯尼亞進行訪問,掀開了中非合作的新篇章。此次訪問將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級版”。
自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3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102億元。非洲則成為中國重要的進口來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和新興的投資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50億美元規模,在非投資的中國企業超過2500家,頻繁的經貿往來已讓彼此難以分離。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對于中非合作前景,李克強總理在非盟會議中心演講時表示,要抓住機遇,風雨同行,共創未來。
基礎設施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內容,當下中國正積極參與非洲公路、鐵路、電力、電信等項目建設。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項目就是中國公司在非洲承建的首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是埃塞乃至東非地區第一條城市輕軌。類似項目不僅有助于非洲區域間互聯互通,給當地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有利于打造中國裝備走出去的“高地”,實現互利共贏。
實現產業對接,是中非合作的新特點。中國具有一定的科技基礎,資金相對充裕,正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非洲勞動力充足,亟待推動自身從農業、資源型產業向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例,中國當下勞動力成本快速提升。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工資是中國的1/2,而非洲一些地區的工資只有中國的1/8到1/10,恐將是產業轉移的最后一站。勞動密集型產業能促進非洲就業、增強社會穩定、改善外匯收入。
吸引中國企業走進非洲,也需要非洲國家提供穩定的經營環境等基本保障。據了解,前些年由埃塞俄比亞總理親自引進的中國鞋企華堅集團已在埃投資建廠,截至2013年底,華堅在埃塞已雇傭3500人,并準備未來3-5年發展成制鞋產業集群,計劃雇傭10萬人 。
注重民生領域合作,是中非關系發展的又一亮點。在未來中非合作六個重點領域中,有三項涉及民生話題。減貧是民生之首,中國對非援助將向醫療、農業等方面傾斜。在低碳環保領域,中非合作將進行積極嘗試,推動美麗中國和綠色非洲一路前行。人文交流是心心相印的基礎,能夠促進雙方加強了解。中國還將幫助非洲國家提升人力資源素質。這些都進一步表明,中非合作正從“硬件”向“軟件”延伸。
“蜘蛛合力,足以網住獅子”,是埃塞俄比亞的諺語,寓意團結就是力量。中國與非洲都面臨著發展經濟、加快現代化建設的任務,雙方不斷深化互利合作不僅加深友誼,也必將繼續增加人民福祉。
編輯:張哲瑜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