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意見的函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意見的函
皖環函〔2024〕413號
江蘇省國信集團(寧國)抽水蓄能發電有限公司:
《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項目代碼2309-340000-04-01-140293,以下簡稱《報告書》)收悉。該項目為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為1200MW(4×300MW)。上水庫位于寧國市霞西鎮塔里村附近虹龍河,總庫容885萬立方米,調節庫容702萬立方米;下水庫位于寧國市霞西鎮石河村附近龍潭溪,總庫容865萬立方米,調節庫容680萬立方米。永久工程包括樞紐工程(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地面開關站等組成)、永久道路和運行管理區等設施,臨時工程包括導流工程、臨時輔助工程(施工支洞、場內臨時道路和風、水、電等線路)、臨時設施(施工工廠、承包商營地等)、石料場等。工程永久占地約2821畝、臨時用地約1098畝,布設場內道路約43公里,設置4處轉存料場、3處表土堆存場和2處棄渣場。本工程移民專項復建工程后期單獨立項并依法依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經研究,現提出如下審批意見:
一、在落實《報告書》及本審批意見提出的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項目建設的不利環境影響可以得到減緩和控制。我廳原則同意《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擬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設計、施工和運行期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區域生態保護。強化施工管理,不得違規占用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生態敏感區;進一步優化工程布置和施工方案,盡量避讓區域內林地,減少工程占地面積和擾動范圍,減緩工程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施工隊伍和工作人員關于野生動植物保護教育指導,嚴禁獵捕或干擾、阻礙野生動物棲息和遷徙,研究制定科學合理保護方案,開展淹沒區和永久占用區內榧樹、銀杏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移植保護,加強評價區內其他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棲息環境保護,確保項目建設造成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規范建設、使用棄渣場等大臨工程,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施工過程及結束后及時實施復墾復綠、水生生態恢復等工作,并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委托專業機構開展全生命周期生態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和完善保護措施。
(二)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優化處理工藝,合理配置蓄水、回用設施,保證足夠的處理能效,隧洞排水處理后優先回用,受降水影響等無法回用的情況下處理達標后排放,砂石料系統、混凝土系統、機械修配等施工廢水以及生活污水分類處理后回用,不得對外排放,避免影響下游水體及霞西鎮水源地;棄渣場、轉存料場及表土堆存場應科學設置攔擋設施和截排水設施,完善施工場地內徑流導排、多級沉淀設施,避免因降雨沖刷水土等影響周邊水體水質;加強地質勘探和分析,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做好地下水保護。施工期按照工程規范徹底清庫,運行期強化庫周植被保護,控制水土流失,定期打撈和清理枯枝樹葉等漂浮物,保證庫區水質良好;根據河道生態需水及相關管理要求,保證下泄生態基流流量,減緩水文情勢影響;上、下庫按要求分別設置生態流量泄放管及流量在線監測設備。
(三)全面落實大氣環境保護措施。強化施工揚塵防治,嚴格落實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等抑塵措施;對開挖、爆破、臨時堆料場等多粉塵作業面和道路定期灑水,道路及硬化地面定期清掃,控制運輸車速,干燥大風天氣時加密灑水頻次;減少施工場地內砂石等物料露天堆存,確需長時間堆放的應采用密閉或覆蓋措施;加強大型施工機械和車輛管理,優先使用新能源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優先使用新能源機械并落實編碼登記要求,禁止使用超標車輛、施工機械;混凝土拌和系統、砂石料破碎篩分車間全封閉,安裝集氣、除塵及噴霧等設備,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系統,規范建設運行。
(四)強化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優化施工場地布置,合理安排施工、運輸時間,優先選擇低噪聲機械設備;上下庫施工區及料場區采取必要的隔聲、吸聲措施,臨近居住點的工段原則上夜間禁止高噪聲施工活動,根據影響情況在施工道路臨房屋一側設置臨時聲屏障,嚴格控制車輛運輸,減少對周邊居民影響;做好爆破施工組織,優化爆破工藝,減少噪聲、振動影響。運營期加強設備維護,源頭減少噪聲。
(五)規范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提高渣土回用效率,項目料場、棄渣場、加工系統、壩址等工程應最大限度做到挖填平衡,進一步縮減料場、棄渣場規模;建筑垃圾優先回收利用,余下部分和施工棄渣清運至棄渣場,不得隨意遺棄,棄渣結束后及時開展生態修復;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機修廢油、變壓器廢油、廢舊蓄電池等危險廢物規范收集暫存,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
(六)落實電磁輻射防護措施,規范安裝、運行主變壓器、地面開關站、高壓電纜等設施,確保運營期區域電磁環境滿足相關限值要求。
(七)強化環境風險防控。配套建設事故應急設施,加強廢水和危險廢物等管理,對重點污染防治區采取嚴格有效的防泄漏、防滲措施;按要求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儲備風險防范應急物資,做好環境風險應急預防。
三、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水庫下閘蓄水前按規定進行階段性環境保護驗收;蓄水及運行期生態流量泄放設施、在線監測系統、庫底清理報告等應作為驗收的主要內容;工程建成后,按規定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驗收合格后,項目方可正式投入運行。建設項目正式投入生產或者運營后應依法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若項目有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動,應依法重新履行相關審批手續。你單位應按規定接受項目屬地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41881MAD2JHMTX3)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5月8日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公告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或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決定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公告期限(本公告發布之日起7日)屆滿之日起六十日內提起行政復議,也可以自公告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