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規模來襲!低空經濟爆發,開啟天空新GDP時代
在政策變化、規章變化、行業變化三因素共振下,低空經濟有望迎來發展熱潮。“低空經濟+”模式將催生各類應用場景,包括應急救援、航空消費、通航運輸、傳統作業等。其在資本市場持續活躍,據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2年底,相關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共38家,相關業務營收415億元;非上市公司2022年融資金額達121億元,融資項目33起,為A輪項目最多。因與航空器制造產業相似度高,受益于我國先進的航空工業基礎以及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低空行業應用需求有望拉動全產業鏈的發展。
作者:邱世梁(浙商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其中提出打造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之一。近年,低空經濟得到的政策關注不斷提升,兩會后發展態勢空前火熱,行業東風已然到來。
“低空”一般指真高在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范圍由真高1000米可拓展至到真高3000米。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政策支持吹起低空經濟發展東風。2021年2月,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這是其首次被寫入國家級規劃。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了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低空經濟列為新增長引擎,這是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目標到2027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規章完善奠定低空經濟發展基礎。2023年5月3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出臺,這是我國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的第一部專門行政法規。《條例》根據重量、飛行高度、飛行速度等性能指標,將無人駕駛航空器分為微型、輕型、小型、中型、大型五個類別,在設計生產、操控人員要求、飛行空域劃設、飛行活動等方面對其提出要求。2024年1月1日起,《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作為低空經濟主導產業的無人機產業邁入“有法可依”的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行業突破加速低空經濟發展進程。2023年10月13日,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獲頒型號合格證,標志著EH216-S已具備了無人駕駛航空器載人商業運營的資格。這是世界首個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型號合格認證,開啟了城市空中交通商業運營的劃時代里程碑。3月22日,峰飛航空V2000CG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獲頒首個無人駕駛噸級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型號合格證。商業化方面,億航智能EH216-S已于3月18日上架淘寶,并于20日成功售出首架,eVTOL商業化運營再次邁出關鍵一步;4月7日,億航智能EH216-S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全球eVTOL領域首張生產許可證,標志著EH216-S將率先邁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我國低空經濟現狀:通航處快速建設期,概念活躍資本市場
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處于快速建設期。中國通用航空機場2023年數量為449個,較2018年增長122%,2018-2023年復合增速為17%。通用航空機隊規模2022年達到3186架,2018-2022年復合增速為6%;其中,教學訓練用通航機隊規模2018-2022年復合增速為14%,高于整體機隊,側面反映出我國通航領域的飛行需求保持在較高水平。
并且,資本在不斷注入通用航空領域。2022年,我國通用航空企業數量661家,2018-2022年復合增速12%。分地區看,華東地區2022年通用航空企業共179家,是國內通用航空企業最多的地區,較2018年增長69%,2018-2022年復合增速14%。無人機產業發展也在協同跟進。中國無人機駕駛員執照、全行業無人機數量持續增加,增速領先于有人機。在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中,個人用戶為主要構成,占比超過90%。無人機有效駕駛員執照的2022年增速高于無人機注冊數量,表明無人機學飛人數仍在快速爬升。全行業無人機注冊數量2022年達到96萬架,同比增長15%。
承前啟后,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穩步推進。2022年2月11日,中國民航局印發《“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給出了“十四五”期間通用航空發展目標。我們在選取通用航空企業數量、通用航空飛行小時、通用航空器在冊數量、在冊通用機場等指標并統計整理后得到,截至2022年末,我國通用航空發展規模維度部分指標達成率超100%,實際完成情況超預期。2024年3月28日,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民航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2027年實現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商業化運營,2030年發展新模式確立實現萬億級市場規模,規劃了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新藍圖。
低空經濟資本市場持續活躍,截至2022年底,我國有低空經濟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共38家,其中開展有人機業務的公司有25家,開展無人機業務的有13家。2022年,38家公司低空經濟相關業務營業收入總計為415億元,較2021年增長7%。低空經濟非上市公司融資活躍,2022年非上市公司融資金額大幅增長至121億元,融資項目達33起,為A輪項目最多。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期間,各細分領域中融資項目以無人機項目居多。活躍的資本市場持續為低空經濟注入發展動能。
三大關鍵環節構建低空經濟,應用需求有望拉動全產業鏈的發展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可劃分為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服務、低空運營維保三個環節。
其中,低空飛行器制造業涵蓋了研發設計、新材料、零部件制造、機載系統、航空動力、三電系統、總裝集成、試驗試飛等具體專業領域,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初始動力;低空服務是指低空經濟發展所需的各種基礎設施及軟硬件補充,奠定了整個產業的基礎,對整個低空經濟發展起著牽引和帶動作用;低空運營維保是指基于上述兩個環節,通過飛行器開展具體業務,是低空經濟與各種產業的融合,也是低空經濟的終端需求。
低空飛行器制造是開展飛行活動的關鍵硬件和載體,可分為通用飛機、無人機和以eVTOL為代表的新型航空器(如飛行汽車)三類。
由于通用飛機和無人機的技術和應用相對成熟,故有望率先受益于政策驅動而率先發展。以eVTOL為代表的新型航空器,目標是打造全新的出行方式,是未來空中城市交通(UAM)的重要載體,也是未來低空經濟領域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目前國內多家企業紛紛布局eVTOL領域,構型百花齊放包括多旋翼、復合固定翼、傾轉翼等。
低空服務是開展低空飛行活動的基石,其主要構成包括“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設施網指支撐低空飛行業務的各種物理基礎設施,如起降站,能源站等;空聯網指通信、導航和感知等信息基礎設施,是將低空數字化成可計算空域的關鍵;航路網指提供空域和飛行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的核心平臺(操作系統);服務網指組合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而構建的賦能各低空經濟管理和業務主體(如政府方、空管方、管理方、運營方、業務方等)的應用。
低空服務當前規模較小,該環節有望率先放量,可關注新技術進展。由于低空服務是低空經濟的基礎,且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同時政府機構作為客戶占比較高,對經濟拉動作用顯著,故有望跟隨政策先于其他環節放量。競爭格局角度,部分技術成熟領域競爭格局集中,充分利好行業龍頭,部分未確定領域可持續關注技術突破和對應企業。
低空運營維保主要是與各種產業的融合,未來拓展空間巨大。目前已經進行商業化探索的應用領域有物流、農業、旅游等,常見的低空經濟城市應用場景還包括快遞物流、消防救援、基建巡檢、農林植保、娛樂拍攝等場景,且新的應用場景仍在不斷涌現。
低空運營維保相關企業較少,龍頭標的有望率先收益,未來格局有望顛覆。由于我國通航產業規模較小,需求未充分釋放,故下游運營企業較少,通用飛機由于價值量較高且市場相對成熟,存在如中信海直等大型運營企業,而無人機則往往由制造企業兼具部分運營職能,尚未形成大型運營企業。因此龍頭標的有望憑借其成熟的體系、渠道和機隊率先受益,但由于該領域技術壁壘較低且市場分散,故長遠看競爭格局或將惡化。
空管系統作用于飛行器起飛至降落全過程,是實施空域管理、保障飛行安全、實現航空運輸高效有序運行的戰略基礎設施。空管系統,即通信、導航、監視與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簡稱CNS/ATM系統。其中通信、導航、監視部分(CNS)屬于外圍設施范疇,空中交通管理系統(ATM)是空管人員實際用于管理空中交通運輸的信息處理系統,由空中交通服務(ATS)、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FTM)以及空域管理(ASM)組成。空管系統作為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在低空經濟的推廣和前期建設階段有望受益。
低空經濟產業鏈環節與航空器制造產業相似度高,受益于我國先進的航空工業基礎以及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低空行業應用需求有望拉動全產業鏈的發展。
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包括設計研發、原材料和零部件。設計研發是核心能力自主可控的重要環節,通常由企業、院所、高校等自研。原材料可分為鋁合金、鈦合金等金屬材料以及碳纖維、玻璃纖維等復合材料,其中復合材料在航空器輕量化的設計需求牽引下逐步成為材料領域新寵。零部件包括座艙殼體、起落架等機體結構件,以及陀螺儀、電機電驅電池等元器件。
中游為分系統與總裝集成,低空飛行器分系統一般包括動力系統、航電系統、任務載荷、地面系統等;總裝集成包括總裝調試和試驗試飛工作,涵蓋通航固定翼飛機、民用直升機、無人機、eVTOL等航空器。
下游包括運營、維修、保障和行業應用,下游與通用航空領域高度相關,場景正被不斷拓展,行業應用場景包括應急救援、物流運輸、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等。在低空飛行器未來規模化交付后,下游將是低空經濟產業鏈活躍度很高的環節。
產業發展:“低空經濟+”模式催生各類應用場景
低空經濟應用領域廣泛,可與三大產業多領域結合形成“低空經濟+”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六大應用場景:一是農林作業、電力巡檢等傳統作業場景;二是航空運動、飛行培訓等航空消費場景;三是醫療救援、消防救援等應急救援場景;四是作物監測、農田測繪等新興作業場景;五是短途運輸、跨境飛行等通航運輸場景;六是城市配送、樓宇配送等物流服務場景。此外,低空經濟參與的機種豐富,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固定翼無人機、旋翼無人機、eVTOL飛行器在低空領域均有參與,并根據各自的特點投入到不同的應用場景中。
應急救援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航空救援裝備是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重點領域,直升機為重點布局方向。2022年6月印發的《“十四五”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規劃》指出,加快構建大型固定翼滅火飛機、滅火直升機與無人機高低搭配、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應急救援航空器體系;推動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常態化部署,完善重型直升機、中小型直升機布局;加強直升機起降場地和臨時起降點建設。國內通用航空作業中應急救援作業量持續增加,到2020年全行業通用航空應急救援作業量達到近3萬小時;應急管理部會同財政部落實中央航空消防租機補助資金,由2019年的3億元提升到2023年的9.35億元。據航空工業報道,預計到2025年,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領域整機市場有望達到300億元產業規模。
eVTOL飛行器是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城市空中交通是eVTOL重要應用方向。2014年,美國直升機協會和美國航天航空協會首次提出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電動垂直起降)的概念;2016年,Uber推出了“Uber Elevate”空中出租車計劃,吸引了包括航空航天企業、汽車行業、運輸行業、政府、軍方以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引發歐美eVTOL研發浪潮。如今,eVTOL已發展成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城市空中交通包含空中出租車、機場巴士、城際航班三大應用場景,是eVTOL飛行器未來重要應用方向。
eVTOL相比傳統出行方式具有優勢,逐漸開展商業化探索。與燃油直升機、通航固定翼飛機等傳統飛行器相比,eVTOL經濟性更強;與電動汽車相比,二者經濟性相當,但eVTOL更具時間優勢。億航EH216-S是全球首個獲得標準適航證的無人駕駛載人eVTOL航空器系統,2024年2月1日,EH216-S宣布在中國官方指導價為239萬元/架,未來將在低空游覽、城市觀光等場景開展商業化運營。
航空制造商、汽車整車廠紛紛布局eVTOL,創造了新能源、飛行器、汽車等多種業態相融合的良好態勢。2024年3月11日,Airbus向公眾展示了新一代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CityAirbus NextGen原型機,其重量為兩噸級,翼展約12米,航程80公里,巡航速度可達120公里/小時,非常適合在大型城市執行多種任務。小鵬汽車旗下的小鵬匯天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飛行汽車公司,2024年3月8日,小鵬匯天旅航者X2飛行汽車首次完成廣州CBD“天德廣場-廣州塔”區域的低空飛行。
無人機賦能物流配送顯著提效。截至2023年11月,美團無人機已在國內多地開設了22條航線,可在社區寫字樓、景區、醫院等場景提供無人機配送服務,并累計完成訂單超21萬單;配送時長方面,無人機2022年期間平均配送時長約為12分鐘,較傳統配送模式提效近150%,極具發展潛力,未來有望持續推廣應用。
低空經濟生態:將驅動多領域融合發展
低空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能夠驅動多個相關領域融合發展,主要領域包括通用航空整機、城市空中交通、工業無人機、復合材料、基礎設施等。
通用航空整機領域,民用直升機規模快速增長,活塞通用飛機潛力巨大。根據航空工業預測,到2027年,中國民用直升機機隊規模將達到1449架;到2032年,機隊規模將超過2000架,其中民用渦軸直升機機隊規模將超過1200架。在低空空域開放的預期下,2023-2027年,中國民用直升機總需求量將超過500架,2027-2032年總需求量將超過1000架。活塞通用飛機預計2021-2025年需求為975架,至2040年總需求量將超過2.5萬架。
城市空中交通有望成長為萬億市場。據摩根士丹利預測,至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行業總產值能夠達到1萬億美元,至2050年總產值將達到9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城市空中交通總產值至2040年將達到2680億美元,復合增速為32%;至2050年將達到2.1萬億美元,復合增速為21%。
工業無人機領域,快遞物流無人機引領增長,重視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預計2024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超1500億元,其中快遞物流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256億元,2020-2024年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200%,是增速最快的應用領域。隨著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的發展,該構型無人機優勢不斷體現,有望逐漸代替部分固定翼無人機的需求。2019 年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市場份額約10%,預計到2024年將提升至31%。
航空器輕量化帶來復合材料需求激增。復合材料在eVTOL飛行器結構占比遠高于飛機和汽車。波音787的結構中有約50%是由復合材料制成,輕型汽車中復合材料通常占重量的8%-12%,而eVTOL飛行器中復合材料比例高達70%。eVTOL采用的復合材料中,90%以上使用碳纖維增強,大約10%采用玻璃纖維增強。可推算得到,碳纖維復合材料用量在eVTOL占比約60%-65%。據Stratview Research預測,eVTOL行業對復合材料的需求將在未來將大幅增長,預計將從2024年的約110萬磅(約499噸)激增至2030年的2590萬磅(約11748噸),增長幅度約20倍。
基礎設施領域,關注低空智聯網領域建設。低空智聯網是在低空空域內運營的實體網絡,包括由地面移動用戶和基礎設施組成的地面網絡、空中平臺組成的近地空間以及低軌衛星網絡,對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國民航局《“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空管系統新增主要設備國產化率要從2020年的60%提升至2025年的80%。自2018年起,我國空管系統固定資產投資額快速增長。2022年我國民航技改投資總額為1231億元。低空經濟發展,基礎設施領域有望先行,可以關注低空智聯網領域的建設。
原標題:爆火!低空經濟或席卷萬億市場規模,天空也能創造GDP | 智庫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