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要求開展資源節約活動
據新華網報道,通知說,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鐵、銅、鋁等重要礦產的國內保障程度低。資源供給不足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制約因素。
通知指出,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推進資源節約工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緩解資源瓶頸制約,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落實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實實地推進資源節約工作。
通知指出,資源節約活動的目標是,經過三年努力,使全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資源意識和節約意識顯著增強,部分行業盲目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嚴重浪費資源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資源節約技術和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資源節約政策、法規和標準不斷完善并得到較好實施,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顯著提高,耕地減少趨勢得到遏制,資源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全社會自覺節約資源的機制初步形成,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邁出堅實步伐。
通知指出,資源節約活動的基本要求,一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相結合。在研究制定“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重大項目等各項工作中,要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把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循環經濟發展。二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調整經濟結構相結合。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抓緊完善并嚴格執行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準入條件,堅決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完善產業政策,扶優扶強,促進優勝劣汰。三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技術進步相結合。要推動資源節約科技開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實施資源節約重大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先進高效的節能、節水設備和器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節約的整體技術水平。四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瓶頸制約相結合。要優化電力生產調度,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以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在強化負荷管理的同時,大力節約用電;加快大型灌區和北方缺水城市節水工程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大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城市節約用水。加快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節地措施。
通知強調說,要采取綜合措施,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資源節約責任制。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單位要建立健全節約責任制,明確一位領導干部負責資源節約工作。要完善能源、水、原材料使用的計量、記錄、報告、獎懲等管理制度,把資源節約的責任納入各工作崗位的職責之中,納入各單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
二要加強規劃指導,完善法規標準。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編制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專項規劃,提出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要抓緊完善資源節約法規和規章,完善節能節水配套法規,制訂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和設備能效標準、重點行業取水定額標準,修訂節能設計規范。
三要研究制定財政、稅收、價格等激勵政策。發展改革委要會同財政、稅務部門抓緊制訂并不斷完善節能、節水設備(產品)目錄,并研究采取優惠政策,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節能、節水設備(產品),鼓勵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四要加快資源節約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各地區、有關部門要重點支持一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技術改造項目,通過發布目錄、組織現場會、舉辦展覽、技術交流等方式,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
五要推行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節約新機制。建立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發布國內外各類能耗、水耗、先進技術和管理信息,加快資源節約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融資擔保等新機制,培育和發展節能節水技術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節能節水技術服務。
六要組織資源節約專項檢查。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對嚴重缺電、缺水地區,重點城市、重點行業和企業節能、節水情況的監督檢查。各地發展改革委(經貿委)要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組織節能、節水執法和監測機構,對本地區煤炭、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造紙等高耗能(水)企業以及賓館、商廈、寫字樓等公共設施節能、節水情況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采取措施及時整改。堅決關閉或淘汰技術落后、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企業或項目。
通知要求,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各地區、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等部門和社會團體要廣泛宣傳我國資源形勢,宣傳節約資源、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意義,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不斷提高公眾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